• 分享
  • 收藏
    X
    把钟书房建在老百姓身边
    60
    0

      勇斧螳、豹尺蛾、野大豆……在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新安街道大溪港湿地公园的钟书房内,墙上挂满了鸟类、昆虫、植物标本,书架上摆着众多自然方面的书籍。这里成为来往游客接触自然的精神港湾。

      著名作家、学者钱钟书是无锡的文化名人。近3年来,无锡市加快建设具有无锡特色的“城市书房”——钟书房,通过“把书房建在群众身边”,进一步提高阅读知晓率、打通阅读服务的“最后一米”。

      张雯斌是新安街道文化站负责人。在设计、建设钟书房时,她有着一番考虑:怎样才能让钟书房具有特色?钟书房将重点服务哪些人群?

      大溪港湿地公园位于太湖沿线,总面积约380万平方米,囊括新吴区7.8公里太湖岸线区域。平日里,张雯斌也会带着家人到公园游玩。大溪港给张雯斌的印象是“鸟非常多”。

      各种各样的鸟类在湿地上空盘旋,可是,这些鸟到底是什么品种、它们来自哪里……面对孩子好奇的提问,张雯斌犯了难。

      “既然大众有对自然、生物的好奇心,我们为什么不把钟书房打造成一个有关于自然的书房、课堂?”在新安街道文化站相关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大溪港湿地公园钟书房应运而生。

      整个书房临水而建,《都市昆虫》《蚂蚁日记》等众多与自然有关的书籍被整齐摆放,供来往游客免费观看。自从钟书房建好后,这里已成为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到大溪港必“打卡”之地。

      家长领着孩子感受太湖沿线的自然风光,休息时,他们就进入钟书房,取一本自然读物,轻声与孩子分享。一来二去,一些游客也向张雯斌提了些建议。

      他们表示,虽然钟书房里的自然书籍很多,但游客大多不是专业人士,也不能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链接”,“到最后,我们也没认出公园里到底有哪些鸟”。

      了解读者的想法后,张雯斌与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开始和江南大学等接触,并寻求合作。

      让张雯斌没有想到的是,众多自然领域的“大咖”都对儿童科普非常重视。他们在钟书房里义务开课,带着孩子们观察鸟类,并简单地带领他们完成观察日记。

      今年5月,张雯斌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的昆虫专家和鸟类科普老师们就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知识盛宴。他们精心选取红尾伯劳、东方大苇莺等10种大溪港夏季常见的候鸟,为孩子们详细解读这些候鸟南来北往的迁徙之旅。

      随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孩子们走出教室,来到湿地公园的角落,细心寻找虫子和鸟儿的踪迹。每一个发现都让他们兴奋不已。

      老师耐心地跟随在旁,根据孩子们的发现,细致介绍各种生物的特点、习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并引导孩子们思考这些生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考虑到活动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孩子,每一次活动的总人数都控制在20人左右。”张雯斌介绍,活动名额在公众号里预约,一上线就被一抢而空。

      据了解,新吴区坚持“资源整合、功能复合、颜值靓丽、各具特色”的原则,共建成19个钟书房优质公共阅读空间。

      除大溪港湿地公园钟书房外,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还实地到“知书梅里”钟书房探访。这个钟书房位于梅里古镇泰伯庙入口广场东侧,绵延如山般的书柜、赏心悦目的青绿色调令人仿佛置身于江南山水之中。该书房总面积约为500平方米,共有藏书3000余册,实现阅读、体验、典藏、休闲多功能融合。

      与大溪港湿地公园钟书房的自然气息不同,“知书梅里”钟书房侧重“文人气息”。他们提供书籍供来往行人免费借阅。

      梅村街道宣传文体科副科长许祎介绍,2023年4月,“知书梅里”钟书房正式揭牌。目前,该钟书房设立“非遗”体验区,开辟公开课,让市民体验梅里古镇的书香生活。

      这些年来,无锡新吴区致力于打造有环境亲和力和阅读吸引力的“高颜值”钟书房。在提供基本公共阅读服务同时,新吴区致力于推动居民休闲、文创产品、轻餐饮等多种服务业态结合,满足不同群体对阅读时间和阅读环境的个性化需求,打造多元阅读空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0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