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吕兵兵 蒋欣然
6月4日,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张营镇薛店村的一块麦田里,金灿灿的麦子连成一片,阳光一照,麦田被镀上一层金光。
春争日,夏争时。早上6点,农机手蒿永浩便来到地里为收割做准备。记者见他两手一攀,单脚一蹬,转瞬便钻进宽敞的驾驶室。伴随着阵阵轰鸣声,收割机匀速前行,风中摇曳的麦穗被吸入“腹中”,田间只剩下短短的麦茬。
备战“三夏”,今年刚满26岁的蒿永浩已经是一位“老农机手”。五年前,他随父亲干起了农机收割,此后每年“夏收”,麦田沃野都少不了他矫健的身影。
“刚开始干收割,那是真累人。老式收割机驾驶室里没冷气,效率低,忙活一天也收不了多少亩。”坐在新收割机的驾驶室里,吹着空调,蒿永浩打开了话匣子。“现在就不一样,你看这片200来亩的地,长势多好,我瞧着亩产1400斤不成问题。今晚加个班,争取12点前收完。”蒿永浩的工作信心得益于他手中的这台新收割机。
蒿永浩说,两年前买这台机器花了23万元,成本虽高,但效果显著。今年“三夏”麦收,他靠着“新搭档”,20多天就能赚上6万~7万元。与传统收割机相比,新机械采用纵轴流技术,脱分清选更快,相比旧机器,他的工作效率提升了一倍,减损效果也更好,总损失可降低0.2~0.3个百分点。在作物适应性方面,新收割机通过更换割台,就可直接收割小麦、油菜、燕麦、高粱等十几种作物;同时在智能化方面也进行了升级,车内安装定位系统,每日收割机在哪儿干了多少活,显示屏上都记录着明细。
郓城县农机服务中心副主任杨宗衡表示,如今,各地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种植户对机械作业的要求也在提高,不及时更新设备,就赶不上农业发展的浪潮。
据郓城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朱以发介绍,今年郓城县小麦播种面积达144万亩,全县投入3300余台收割机抢收,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98%以上。由于机械广泛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来,夏收进程大大加快,再有几天时间,丰收在田的小麦就将“颗粒归仓”。
再过几日,蒿永浩也将在完成老家的收割任务后,奔赴河北唐山。“干我们这行累是累,但想着家里人靠咱能过上好日子,又觉得干起来特有奔头。”蒿永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