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在申庄,享宜居生活
    38
    0

      戴鹏飞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文博

      青石砖、白粉墙、绿树林……时下,走进江苏省泰兴市元竹镇申庄村,房屋错落有致,浓浓绿意环绕,这是申庄村“直给”的美丽,在这里乡村美景与村民的幸福生活完美融合,相映成趣。

      一幅幅如画美景背后,体现着申庄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努力付出。近年来,申庄村着力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以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建设为抓手,走出了带有申庄烙印的村庄建设道路,“国家森林生态示范村”“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村”“江苏水美乡村”“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也纷至沓来。

      乡愁赋新韵 诗意田野入画来

      近日,走进申庄村,烈日当头,幸福小区2期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几台巨型挖掘机正挥舞着机械铁臂,奋力开挖地基。

      彼时,幸福小区1期,一幢幢外形华丽的单门独院,让人仿若置身城中别墅区。“做梦都没想到,我有了漂亮的大房子。”住进宽敞明亮的房屋,蔡明华笑着说。

      “过去的老房子住了二十七八年,周边道路也不通畅。现在搬到这里,房子大了,环境也好了,无论是广场还是河道,都很漂亮,住在这边很舒服。”蔡明华透着满足。

      除了惹眼的“小别墅”,申庄村的水韵、绿意之美,也让人流连忘返。原先申庄村庄河因常年水流不通,杂草丛生,成了蚊虫的藏身地,周边环境也受到影响。近年来,该村以建设“人水和谐、水感人应”的和谐生态环境为目标,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农村水环境“颜值”。

      如今,庄河已被打造成“幸福河道”,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将庄河整治好、保护好,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村民孙茂琪说,现在村民都喜欢来河边散步,既锻炼身体又能欣赏美景,非常惬意。

      目前,该村已实施了东港大道1.2公里“白+黑”改造工程;在原有庄台的基础上,新增2个美丽示范庄台,绿化面积增加1200平方米;建设了多条绿色、休闲的幸福生态河道,以及庄河生态护坡工作……在和美乡村建设中,申庄村把望绿见水的生态之美、诗情画意的田园之美、千村千面的乡土之美融入其中,构成了优美的“高颜值”乡村新风景。

      包袱变财富 “沉睡资产”获新生

      如果说农村美了,是“面子”上的荣誉,那么百姓富了就是“根子”上的实惠。

      近日,在申庄村的泰州市秋实石油制品有限公司厂房内,工人们正严格按照计划加工石油制品,整洁干净的工作环境之下,是一片井然有序、分工协作的忙碌场景。

      五年之前,这片占地20亩的厂房还是一个闲置的小学。从“旧校址”到“新工厂”,厂房面貌焕然一新,车间生产如火如荼,这一切喜人的变化,都得益于村集体资产的有效盘活。

      “通过多次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广泛凝聚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全村党员群众破除思想壁垒,形成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工作合力。”申庄村党总支书记孙学彬欣慰地说,“企业建成后,本村28名村民实现了就业,村集体每年可增收34万元,且每年年底村民参与股权分红每人1000元。”

      盘活村集体的“沉睡资产”,在让村集体经济发展变得更有“钱景”的同时,也帮助村民鼓起钱袋子。而这只是申庄村产业发展、强村富民的一个缩影。

      村“两委”主动作为,充分利用本村资源优势和人文条件,发展多渠道增收,多元化发展的致富之路:引导7家家庭农场组建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生产主体;结合实际,打造荞麦面等特色杂粮品牌。此外,还通过土地流转服务费增收、土地有偿使用以及招商引税,累计增收80万元,每年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50万元。

      有事好商量 共建共享惠民生

      “我建议村里再多增设几处垃圾回收点”“可以再在河边种点小雏菊等花草,增加观赏性”……在申庄村的一个小小步道长廊,村民围坐在圆桌边,围绕村庄建设展开讨论。

      “在这个小长廊里,村里的党员群众同发声、共治理,村民习惯了‘拉着家常’解决村里难心事,我们村形成了协商有阵地、群众广参与、服务暖民心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孙学彬介绍。

      申庄村坚持党建引领,用好“有事好商量”村级民主协商议事平台,充分凝聚干群智慧,解决村民的问题和需求,着力倡导文明新风,传播“好声音”、形成“金点子”、画出“同心圆”,进一步提升村民的自议、自决、自管、自治水平。

      延伸法治宣传在农村的触角,让法治宣传更接地气,申庄在村集摊、广场设立“法律宣传栏”,引导村民知法、用法、守法,提高村民普法率。评选表彰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好人榜等,提升村民参与度,借助移风易俗开展之际,引导群众抵制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使乡村精神面貌焕新,文明实践入心。

      “未来,我们将聚焦村庄南部的提升以及田园空间的优化,以农业农村的发展、村民的增收致富和整体环境的精致提升为核心,着手进行古马贤坊的建设,打造香荷芋田,并发展有机稻米产业。同时,我们计划构建一个集文化展示、教育培训、田园书房、作品展览、团队活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村民文化生活服务中心,以满足村民在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孙学彬表示。


    0
    收藏
    点击回复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