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革故鼎新:博物馆里的青春文明新风尚
    39
    0

      6月21日,“以青春之名 行文明之旅”——2024年全国大学生文明旅游暑期实践活动启动仪式现场,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副主任范雪纯作分享。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

      故宫,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更是在明清皇宫及其收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型综合性古代艺术博物馆。作为一座博物馆,她即将迎来百年华诞。故宫是古老而厚重的,故宫也是具有青春活力的。文明旅游,在故宫也是可以有丰富内涵的。

      我所在的宣传教育部,依托故宫的建筑、历史和文物资源,对故宫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传播,承担着故宫博物院讲解接待、教育活动策划与执行、宣传推广、国际培训等多项工作。

      这个团队的平均年龄只有37岁。我们相信,只有让公众真正地认识博物馆、了解文化遗产,大家才能真正爱上她,才会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真心地以文明实践去保护她。

      李颖翀,北京大学陶瓷考古方向历史学硕士。她入职故宫最初的主要工作,是为故宫宣教部建立一个微信公众号,并作为编辑“南小葱”来运行账号。转眼间,“故宫宣教”的微信公众号已经运行8年,如今,这只是“南小葱”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目前,她已经成长为公众教育组科长,带领18人的团队奋斗在博物馆公众教育的一线岗位上。

      2023年-2024年,我们将故宫甲骨文相关藏品与“故宫零废弃”的理念相结合,策划线下线上融媒体活动,在小程序、微博、馆校合作等渠道,通过话题、图文、视频、表情包、手账、打卡活动等形式,带领观众一方面溯源古文字的形成、古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与利用、讲述宫廷中的开源与节流,另一方面讲述故宫的绿色博物馆建设理念、普及垃圾分类与环保知识。让故宫里的“冷知识”活起来的同时,通过垃圾分类、生物多样性等内容传播,带动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零废弃”的文明理念。

      高希,2013年至2015年,是首都师范大学的一名在读博士生,同时也是故宫博物院的一名志愿者,在故宫钟表馆从事志愿讲解服务。2015年8月博士毕业后,他正式入职故宫博物院,成为故宫博物院志愿者团队的管理者。故宫博物院志愿者团队成立至今,已有近20年,目前队伍稳定在200人左右。故宫志愿者在展厅讲解、教育活动、文化宣讲、线上志愿服务之外,也会在主题日开展文明旅游相关宣传活动,在观众参观游览过程中提供咨询服务,并宣传文明旅游理念。截至2023年,故宫志愿者团队已累计为社会公众提供现场服务近18万个小时,服务现场观众超100万人次。

      姜倩倩,2013年入职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人民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她也是当时宣教部英文最好的员工。那一年,故宫博物院与国际博物馆协会、中国博物馆协会共同成立了国际博物馆协会的首个海外培训中心,她理所当然地参与其中,也是目前培训工作的主要负责人。

      2023年起,培训中心在“故宫零废弃”项目倡导下,参照联合国《绿色会议指南》,将零废弃可持续理念嵌入住宿、餐饮、教学等各个环节,并鼓励所有参与者体验并践行零废弃参会。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希望大家通过我们的工作,能够更多了解故宫的故事,也期待年轻的朋友们,到故宫,到更多的博物馆中去了解,去探索!

      文化遗产属于全人类,文明旅游也要靠大家共同的努力!

      范雪纯 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副主任 来源:中国青年报


    0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