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倘若花果知天气——广西持续提升特色农业气象服务能力
    44
    0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强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伯劳镇盆山村,白兰花种植户滕山刚从地里摘完了当天的白兰花,正把花摊晾在地面的厚布上,空气中隐隐飘着淡淡的花香。

      “我是20多年前开始种白兰花的,现种植20亩。我们这个地方气候条件好,白兰花可以随长随开,花期从当年4月一直持续到12月,效益很好,去年亩均纯收入1.5万元。”滕山说。

      滕山告诉记者,种植白兰花离不开气象部门的服务,比如施肥,需要一个月一次,在施肥前必须知道未来两三天有没有雨,没有就施,有就不能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驻灵山县盆山村第一书记丘良介绍,目前全村种植白兰花4600亩,用途主要是销售给横州市制作茉莉花茶,因为茉莉花茶所需的花为茉莉花和白兰花,其中两者比例为10∶1。另外还有一部分加工制作成精油或者是酒店、餐厅做饰品用。此外,白兰花含有丰富的毛蕊花糖苷、松果菊苷等,对于增强身体免疫力、抗氧化防衰老也有良好的作用,这为该产业明确了未来工业化的方向。现在不仅是盆山村,整个灵山县都已经成了“白兰花之乡”了。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农业气象服务首席、正研级高工谭宗琨介绍,广西是全国著名的“糖罐子”“菜篮子”“果盘子”,这首先得益于广西的自然气候资源禀赋。广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热雨充沛,雨热同季,夏长冬短,作物生长期长,越冬条件好。当然,自然气候资源好并不等于可以什么都不做,而是要准确了解气候特点,趋利避害;更何况广西还有一些石漠化地区,需要气象助力其中去逐步改造。

      从石头缝里种玉米到种火龙果

      广西是全国石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而百色市的平果市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何广灵,平果市果化镇布尧村村民,家里两口人、4.5亩地。以前何广灵家里种的是玉米,结果亩产只有二三百斤。2005年开始种植了3亩火龙果,效益不错,现在增加到了4亩。在当地,火龙果一般5月份开花,6月20日左右采摘。一年需浇两三次水,可以收八九茬,亩产1000斤,亩均纯收入可以达到3000元。同时,他还在火龙果地里套种了芋头、大豆等,可以再增加一笔收入。

      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雅祺介绍,所谓石漠化,即石质荒漠化,广西现有石漠化土地面积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贵州、云南。广西的石漠化主要分布于河池、百色、桂林等地,为系统治理石漠化,中国地质调查局还在布尧村建立了广西平果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经多方治理,平果市石漠化面积已由2008年的6.3368万公顷减少到了2019年的3.97534万公顷,森林面积增加1.7983万公顷。

      平果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林金红介绍,气象部门助力当地石漠化治理主要是两个途径:一个是人工增雨,另一个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指导农民进行修复种植,即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最先开始的就是火龙果,目前全市种植面积达到了4万多亩。同时,综合考虑市场效益以及果园需要更新换代等诸多因素,现在气象部门正在进行更多修复植物的种植适应性研究,包括赤苍藤、黄花梨等。

      气象服务好比芒果产业的雷达

      广西是全国最大的芒果产地,百色是广西最大的芒果产地,而百色市的田东县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正是芒果的果实膨大期,由一根枝条垂吊而下的芒果悬在空中,或绿或黄或红。田东县祥周镇九合村村民麻忠星从果园里摘了一些不同品种的芒果让记者看。

      麻忠星现种植芒果30亩,亩产可达2500斤,亩均纯收入1万元。他告诉记者,种植芒果离不开气象服务,比如每年的二三月份,当地芒果就有可能遭受低温寒害,即持续3天或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10摄氏度的天气。其间正值芒果花序抽生与开花、授粉、坐果期,低温寒害的发生会严重影响产量。所以,在收到气象部门低温寒害的预警信息后,他就会雇人提前把芒果花全部摘掉。这样,等低温寒害天气过去,又会长出新的花来,完全不影响当年的产量。

      九合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罗祥介绍,全村有800多户3200多人,其中90%都种植芒果,现共种植芒果2800亩。去年平均亩产1500~2000斤,亩均纯收入3000元。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田东县芒果试验站站长、正高级农艺师陆弟敏介绍,田东县现有芒果种植面积35万亩。其所以成为芒果大县,首先是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夏热冬温,夏湿冬干,再简单一点概括就是“干热”。比如,芒果从开花到成果期大部处于春季(3月至5月上旬),这时气温回升快,雨量少,昆虫繁殖快,有利于芒果扬花授粉;5月下旬至7月是芒果膨大期,这时雨量充沛给芒果提供充足水分。目前,全县芒果种植约有1.5万户、5.44万余人,同时还解决了3万余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人均芒果年纯收入7720元。

      “预计今年的芒果产量为125万吨左右,气象服务好比芒果产业的雷达。”陆弟敏说。

      好果子就怕碰上坏天气,荔枝也不例外

      正是荔枝陆续采摘的时节。伯劳镇马达村荔枝种植大户丁勤昌告诉记者,他种植荔枝100多亩,其中大多数是流转的土地。去年平均亩产2000斤,亩均纯收入4000元。

      丁勤昌说,种植荔枝需要特别留意的就是花期的倒春寒和摘果期的低温阴雨。今年1月至3月当地发生了3次倒春寒,在接到气象部门的预警信息后,他会采取相应措施应对,比如提前打抗寒农药和施叶面肥,以增强荔枝的抵抗能力。如果遇到连阴雨天气,就需要赶紧疏通排水沟,把过于茂密的枝叶摘掉,提前做好防御措施。

      广西是全国第二大荔枝产区,灵山县是全国第二大荔枝生产县。2023年,全县荔枝种植面积达43万亩,产量18.83万吨,荔枝产业链年总产值超17亿元。

      “好果子就怕碰上坏天气,荔枝当然也不例外。在采收的时候如果碰上连续阴雨天气,荔枝会出现裂果,甚至会染上霜疫霉病或炭疽病,这就需要提前打药预防。”灵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陈艳艳说。

      2022年,钦州市气象局、灵山县气象局联合组建了钦州市气象为农服务(荔枝)创新团队,与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钦州综合试验站进行交流合作,在钦北区大垌镇英山果场安装了六要素自动气象观测设备,分析荔枝的生长发育、开花坐果、产量和品质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指导果农趋利避害做好荔枝关键生育期的管理。

      “现在气象灾害频发,我们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与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开展荔枝管理技术培训班,吸引了大批果农、荔枝管理技术人员前来参加培训,大家合力抗灾夺丰收。”钦州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黄汝红说。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副处长熊文兵介绍,广西是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业产地。2023年,自治区气象局联合农业农村厅完成了甘蔗、芒果、沙田柚、优势品种柑橘、荔枝、六堡茶、桑蚕种植养殖等第一批7个广西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认定,以不断完善特色农作物气象指标体系,深入开展气象灾害影响研究,持续提升特色农业气象服务能力。


    0
    收藏
    点击回复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