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深挖“边”潜力 做足“农”文章
    57
    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强调:“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加强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展边境旅游等产业,努力实现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总书记的这番重要论述,既阐明了兴边富民的重大意义,又为新时代继续推动兴边民富行动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国陆地边境线长2.2万公里,其中1.9万公里在民族地区。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汇聚,是边境地区的显著特征。实现兴边富民,对于提高边民生活水平、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都具有重要意义。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治国必治边”“从全国来看,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艰巨的任务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要完善沿边开发开放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实现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不仅是重大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政治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边境地区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特别是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设施跃上新台阶,富民产业蓬勃发展,边民生活蒸蒸日上,边境安全稳定,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特殊的历史、地理和复杂的周边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同其他地区相比,边境地区尤其是边境农村的发展相对缓慢,是亟须重点关注的关键区域。在共同富裕路上,各民族都是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为此,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深度挖掘发展潜力,做足“三农”这篇大文章,全面加强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从而促进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

      首先要补上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边境基础建设既是稳边固边的需要,也是边境地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是边境地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基础设施薄弱是边境发展的短板。短板补不齐,发展上不去。应重点弥补边境地区公路、铁路以及农田水利设施、电网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要加大边境地区网络通信、新能源使用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尤其是在较为滞后、潜力较小的农村区域,切忌急于求成,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推进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为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补上了基础设施的硬件不足,还要着眼边民增收,发展好边境产业。产业是边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是边境地区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边境地区边关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文化资源丰富,应立足特色旅游资源,加快推动边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倾力打造边境新型旅游产品,鼓励发展特色餐饮、民族文化演艺、土特产加工销售等。提高旅游资源利用率和产业附加值,完善旅游产业链,推动边境文化旅游和农业融合发展,发展农家乐、牧家乐、民俗旅游度假村等,将边境地区文化旅游业打造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支柱产业。

      守土固边,边民是一支重要力量,要让边民生活更舒心、更踏实,就要把民生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提升边境地区公共服务水平。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了解边民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不断提高边境地区民生水平,以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大力推进边境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优先发展边境地区教育、卫生等事业,进一步改善边民居住生活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民族差距。

      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新时代党的兴边富民、强边固防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族人民接续奋斗,携手共建伟大祖国、共创美好生活,边境地区必将更加美丽富饶、边境群众必将更加幸福安康!


    0
    收藏
    点击回复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