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拼图”→“解码” 数字技术让甲骨文活起来!
    25
    0

      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

      殷墟出土的刻辞甲骨已超16万片

      在殷墟众多的考古发现中,甲骨文是重中之重。截至目前,殷墟出土的刻辞甲骨已超过16万片,发现单字约4500个,已释读的大概有三分之一。

      彼时,商人好问,问天问神问祖先,王室为了占卜和记事,在龟甲兽骨上契刻文字,称为甲骨文。“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的发现接通了古今对话,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它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这些文字和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虽然在外形上有较大的区别,但是从字的结构来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很丰富,涉及商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军事、文化、习俗、天文、历法、医药等,成为殷商文明的信息史料宝库。

      数字技术助力“拼”甲骨

      让我们读懂历史

      目前存世的甲骨中,碎片占90%以上。甲骨缀合,就是综合各方面信息,将碎片拼接起来,使之变成完整或较完整的材料。完成拼接的甲骨才能更好地被“破译”出来,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传承研究创新团队,用数智赋能甲骨文传承保护研究,研发出甲骨文自动缀合系统,成功缀合78对甲骨碎片,让甲骨文走向“重生”。

      走进安阳师范学院的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屏幕闪烁、数据流动,这是团队自主研发的甲骨文自动缀合系统,它可以在不到两分钟时间内,就从1500片甲骨中筛选出300多片。

      如何判断缀合成功?这不仅要求形状严丝合缝,正反两面纹路相同,字体、风格、内容也须契合。目前,系统已成功缀合78对甲骨碎片。其中一对还发现了3000多年前商代的一次日食记载,为商代史和历法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完成拼接后,数字技术还能辅助“破译”甲骨文。

      一片一片缀合,一代一代钻研,哪怕只拼接两张残片,也可能激活背后的历史基因,成为中华文明的标注。

      “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除了在学术研究上的不断突破,甲骨文研究团队还致力于将甲骨文融入现代生活。他们研发了甲骨文小程序“了不起的甲骨文”,让公众能够轻松了解和学习甲骨文。同时,还创新了“甲骨文广播体操”,让青少年在运动中感受甲骨文的魅力,甲骨文这一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活力。


    0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