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传统文化图书“走出去”呈现新趋势
    • 向前广告高端定制板材色卡 4天前 21:02
    26
    0

      本报记者 路艳霞

      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正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火热开展,22万种中外图书齐聚,“走出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书呈现出新趋势,成为图博会上一大亮点。本报记者 程功 摄

      学术通俗读物纷纷“走出去”

      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学术通俗读物刚刚面世,就开始纷纷“走出去”,这在以往并不多见。

      在中华书局展位,《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泰文、吉尔吉斯文、哈萨克文、土耳其文、乌兹别克文,《一本书读懂中国史》越南文,《中国美德读本》哈萨克文等集结展出,显示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加强。这些都是面世不久的新书。

      在北京华景时代展位,《溯源中华文明》《中华文化通识课》等受到国外出版商热切关注。据介绍,《溯源中华文明》围绕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的五大特性,带领读者见证如满天繁星般的考古遗址和不同时期的出土文物,关注点从聚落形态、古国时代、早期中国“多元一体”格局,再到中华文明原始宗教与祭祀的作用,以及早期中国的文化与政治特征。北京华景时代总裁刘雅文告诉记者,“这部书把中华文明溯源故事从头讲起,由远及近,描绘中华文明的涓涓细流如何在历史中一步步发展壮大,并最终绵延至今的波澜画卷。”她透露,《溯源中华文明》正在洽谈英文、法文版的版权输出。

      图博会上,学术通俗读物《满世界寻找敦煌》法俄日韩版权输出签约暨繁体中文版首发仪式备受关注。中华书局与法国友丰出版社、俄罗斯东方图书出版中心、日本出版制作中心、韩国连亚国际文化传播公司、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齐聚一堂,一同签约。中华书局总编辑尹涛说,该书是荣新江教授四十年来治学经历的总结,也是对于普通读者的一次真诚讲述。

      古诗词图书“出海”有新鲜尝试

      古诗词文化图书视角多元、品类丰富,“走出去”的古诗词图书开始有了新鲜尝试,引发业界关注。由中国出版集团中译出版社主办的“《用音乐学古诗》阿文版版权输出签约仪式”引人关注。这套书内容涵盖义务教育小学及初中语文教科书必背古诗词190余首,其中小学版108首、初中版85首。刘尊作曲、监制,翻译大家许渊冲亲译诗词译文,美国大卫·德雷克福特优美诵读,画家仇立权绘制插图,林玮撰写诗词赏析,让这套书具有多元化呈现中国古诗词魅力的特质。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茅院生特别提及,《用音乐学古诗》将古诗词与现代音乐相结合,赋予中国经典诗词沁人心脾的优美传承方式,向世界呈现中国文化的意识、审美和情怀。此次签约出版阿文版,对加强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往、讲好中国故事、彰显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埃及希克迈特文化产业集团总裁艾哈迈德·赛义德感慨道,中国古诗词中反映出的情感与思考打破了跨文化传播的壁垒,用中国叙事讲述中国式浪漫,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独一无二的方式。“《用音乐学古诗》以新的文化发展形式将中华文化魅力展现出来,让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光彩,其独特性不言而喻,我们很期待其阿拉伯语版的出版。”

      “非遗”童书双语同步首发

      “非遗”童书在图博会上也是一个亮眼存在。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非遗》第二辑中文版、巴西葡萄牙语版在图博会现场同步发布。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还与斯里兰卡、印度出版单位签订了版权输出意向协议。据介绍,《中国非遗》是一套介绍和记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绘本,旨在传承中华工艺,传播中国文化,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该系列目前已推出两辑。巴西博书出版公司是巴西最具活力的出版社之一,总经理Carlos Filho说:“《中国非遗》作为儿童读物富有教育意义,是巴西读者学习非遗知识、了解中国文化、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资源。”

      名家参与非遗主题文学创作,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趋势,这些原创非遗文学作品令国外出版商着迷。谈及最新面世的儿童文学作品《绣虎少年》,该书作者、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告诉记者:“非遗传承如果在民间的日常烟火当中依然存在,依然流动,它才是真正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0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