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走进文化馆,不缺少理由
    31
    0

      原标题:走进文化馆,不缺少理由

      邓崎凡

      去文化馆,能干什么?

      如果你还以为“文化馆是教老人孩子跳跳舞”的地方,不久前的全国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或许可以让你转变自己的观念。在宣传周期间,全国各级文化馆(站)举办了7200余项活动,内容涉及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书法、文学、摄影、雕塑、影视等众多艺术门类,涵盖展演、培训、讲座、展览、比赛、欣赏、创作、征集等多种活动形式。

      长期以来,文化馆服务对象集中于“一老一小”,在人们印象中,主要是“教老人和孩子唱歌或跳舞的地方”。2017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将“全民艺术普及”上升为法律规定。由此,文化馆跳出了“小圈子”,在全民艺术普及中加速转型升级。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文化馆服务人次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

      从遍地开花、处处火爆的夜校就能窥见一斑。在上海,自2016年起推出,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为主要组织执行单位,主要面向18~55岁中青年群体提供文化艺术普及课程的上海市民艺术夜校,如今越来越成为市民眼中的香饽饽。

      市民只需要花费500元就能在夜校学够12节课程——2023年8月,上海市民艺术夜校因“65万人在线抢1万个名额”“年轻人迷上500元夜校”等话题登顶微博热搜,吸引媒体广泛报道,2024年春季班更是创造了“73万人同时在线抢课”的新纪录,112门课在10秒内报名满额,报名开放一小时后超过95%的课程全部报满。

      目前,上海市民艺术夜校已通过“总校+分校+教学点”体系,培训点位除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各区文化馆、市级文化场馆外,进一步向街镇、社区、商圈延伸,为市民打造“15分钟文化服务圈”。

      不止上海,不少地方的文化馆也在打造夜校这一品牌。夜校通过设置丰富多彩的培训课程,创新推出时间适宜、价格优惠、内容丰富的“速成型”课程,与中青年“上班族”群体缓解压力、陶冶情操、展示自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形成了“同频共振”,而错时开放的特点,更是为人们走进文化馆打开了“方便之门”。

      吸引人们走进文化馆之后,各地也在努力创新思路,用丰富的活动内容让大家爱上文化馆、留在文化馆。

      四川成都市文化馆正努力为群众搭建属于自己的“秀台”:在文化馆说一次开放麦,做一次脱口秀演员;和小朋友一起感受模仿与表达的乐趣……自2021年12月新馆开放以来,成都市文化馆就打造了公共文化服务新品牌“周末星舞台”,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主角,体验表演的魅力。该馆还独创的狂飙汉“潮”沉浸式戏剧游园会,让观众与专业演员一起飙演技、共创剧情。近两年,成都市文化馆推出了沉浸式美术作品展、沉浸式戏剧游园会等50多场沉浸式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逾200万人次。

      全国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是各地文化宫一个集中展示的窗口,也是大家对文化馆的一次集中检阅,从老少皆宜的培训到精彩纷呈的展演,再到妙趣横生的展览……各地文化馆展示出了内容,让我们确信,当下的我们不缺一个走进文化馆、爱上文化馆的理由。

    0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