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乡村资讯 -> 媒体播报

    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8位部长重磅发声

    媒体播报

    2023-11-15 21:13:03

    49 0

    步入年尾,《经济日报》连续刊发权威访谈,采访8位部长,解读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一起来看↓

    01

    经济日报记者: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稳向好,下一阶段将如何用好宏观政策工具箱?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下一步,我们将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突出做好扩需求、强实体、防风险、保民生,具体来讲:

    抓落实,重点是实施好宏观调控政策,扎实推动已出台宏观政策在微观层面落地见效。抓紧细化实化已明确的各项宏观政策,落实好已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制造业改造升级、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融资支持力度。加强政策预研储备,强化各类政策协调配合,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的有效衔接,注重政策的组合性、协同性、精准性。

    扩需求,重点是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抓紧落实促进汽车、住房、文旅等消费政策,促进大宗消费稳步恢复和扩大,推动服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实施城市社区养老、托育等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积极做好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各项工作,持续有力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及其他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实施,多措并举促进民间投资,进一步释放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内需潜力,出台一批提高开放合作水平的务实举措。

    强实体,重点是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并切实解决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加大拖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账款清理力度。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落实落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各项举措。

    防风险,重点是稳妥有序化解经济金融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继续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加快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设。严控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有力有序化解存量债务。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稳步推进中小银行等高风险金融机构改革化险。

    保民生,重点是扎实做好岁末年初民生保障工作,加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工作。强化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畅通重要民生商品流通,维护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加强迎峰度冬煤电油气运保障,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强化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突出抓好重点地区灾后恢复重建。组织协调好春运工作。

    02

    经济日报记者:下一步推动工业稳增长有哪些考虑?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一是加大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落实落细已出台的系列稳增长政策举措,加强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贸易、投资等政策的精准对接和协同发力。深入实施十大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全面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工作部署,抓紧出台配套政策文件。

    二是多措并举扩大需求。加快实施制造业“十四五”系列规划重大工程,紧盯四季度可达产重大项目,推动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加大力度。发挥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作用,进一步带动社会资本投资。推进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智能家电等优质产品下乡,着力稳住大宗消费。

    三是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完善制造业技术改造支持政策;巩固提升5G等重点产业优势;加快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

    四是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统筹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持续开展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治理工作;认真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

    03

    经济日报记者:在支持巩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财政政策将如何继续发力?

    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蓝佛安:一是在支出上持续发力。加快推进新增国债的发行使用,用好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保持合理支出强度。同时,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资金使用效能。

    二是在政策上强化落实。切实抓好前期出台各项政策特别是税费政策落地见效,确保惠民利民政策应享尽享,全力推动党中央关于做优实体经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三是在运行中严防风险。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抓好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实,积极稳妥推动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04

    经济日报记者: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持续巩固就业恢复向好态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晓萍:一是全力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导向。坚持目标优先,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将就业工作成效纳入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坚持政策优先,推动财政、货币、投资、消费、教育等经济社会政策与就业政策联动,集成政策对就业的牵引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对就业的带动力。坚持保障优先,强化责任落实,构建党委和政府统筹领导、部门横向协同、系统纵向贯通、社会广泛参与的就业一体化工作推进机制。

    二是全力促进市场供需匹配。着力引导需求,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与人力资源协调发展,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挖掘新的就业增长点。着力优化供给,深入推进“技能中国”行动,大力推进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大规模开展面向企业职工、重点群体的专项培训,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

    三是全力夯实基层就业服务。强化基层治理,构建壮大基层社区专业化服务队伍、提升便民化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就业需求的“家门口”服务机制。强化党建引领,将就业管理服务融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范畴,对就业任务重、百姓需求量大的社区加强力量配备和资源倾斜。强化便捷高效,健全多元化专业化基层就业服务体系,推行15分钟就业服务圈,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

    四是全力推进数字赋能就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构建覆盖劳动者求职就业创业全过程、横向纵向互联互通的一体化、数字化信息平台。加快业务重塑,推进就业、社会保险、劳动用工、人才人事工作协同,通过业务联动、数据共享、实名管理,精准落实政策、科学服务决策、主动防控风险,打造“拿数据说话、靠数据分析、用数据决策、依数据执行”的工作新模式。

    五是全力加强就业监测预警。注重兜底保障,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着力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人口、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注重底线思维,健全形势监测、趋势研判、风险预警、即时响应的风控体系,坚决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等重大风险,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05

    经济日报记者:如何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一是持续推进种业创新攻关。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应该讲国产种子基本能够满足国内需求,但在一些品种和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还比较大。我们瞄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战略需要,扎实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取得了一批突破性成果。比如,自主培育了3个白羽肉鸡新品种,打破了此前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今年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20%,还首次出口国外;自主培育的12个南美白对虾新品种,市场占有率达到35%。再比如,南方地区利用冬闲田扩种油菜,必须把生育期压缩到180天左右,才能不耽误来年种早稻。今年育成了短生育期的油菜“中油早1号”,生育期只需要169天,在解决这一问题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二是加快农机装备补短板。现在我国农业发展已经进入机械化主导的阶段,农机制造和使用规模居世界第一,但一些领域短板也比较突出。比如东北地区长期使用的都是国外品牌大马力农机,南方6亿多亩丘陵山地也一直缺少适用的小型机具。聚焦这“一大一小”加智能化,我们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了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梳理形成了短板机具目录,组织开展协同攻关,目前一批重要标志性机具研制取得突破。在“一大”方面,国产320马力、240马力的无级变速拖拉机已经实现量产和产业化应用,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在“一小”方面,多款丘陵山地拖拉机完成样机试制,能够适应15度以下坡度作业,可以解决南方山地“无机可用”的问题。另外,油菜移栽机、再生稻收获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播种机等急需机械也陆续应用于生产。

    三是加强底盘技术研发攻关。底盘技术是农业现代化绕不开的关键所在,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农业农村部加快在这方面的布局攻关,目前部分领域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比如基因编辑工具方面,我们就开发出了自己的基因编辑“剪刀”,为种业振兴提供了有效支撑。此外,围绕耕地地力提升、盐碱地整治、农业节水等领域,我们也正在布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尽早取得突破。

    06

    经济日报记者:未来会从哪些方面着手,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和扩大?

    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文涛:一是着力促进重点消费。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汽车、家电、家居、餐饮消费“四大金刚”,重点是要落实好已出台的政策措施。比如,汽车方面,将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推动汽车赛事、房车露营等后市场发展,全链条促进汽车消费;家居方面,将聚焦绿色、智能、适老这三个方向,加快释放家居消费潜力。

    二是优化消费环境和场景。将深入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引领和促进消费升级。扎实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和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指导各地建设更多智慧商圈、智慧商店,打造高质量消费载体,持续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三是办好促消费活动。将继续办好“消费提振年”活动,结合时令特色和消费热点,开展“百城联动”汽车节、家居焕新消费季、老字号嘉年华等重点活动,推出秋日暖居、欢乐跨年、冬日美食等消费场景,营造浓厚消费氛围。

    07

    经济日报记者: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领域的重大任务、重大举措作出了重要部署,中国人民银行如何贯彻落实?下一步工作重点有哪些?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一是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完善党管金融的体制机制,把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

    二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健全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为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维护国际收支平衡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三是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四是坚持深化金融改革。加快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五是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促进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

    08

    经济日报记者: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方面,具体有哪些考虑?

    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在理念上,要始终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以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为重点,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好房子。好房子好在哪儿?就是要绿色、低碳、智能、安全,让群众住得健康、用得便捷,成本又低,又放心安心。在体制机制上,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新机制,从要素资源科学配置入手,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防止市场大起大落;建立房屋从开发建设到维护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包括改革开发方式、融资方式、销售方式,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等制度。

    在抓落实上,要实施好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这“三大工程”;要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新模式下,房地产企业要有清醒的认识,现在要拼的是高质量、新科技、好服务,谁能为群众建设好房子,谁能为群众提供好服务,谁就会有市场、谁就会有发展。

    来源/经济日报(记者熊丽 黄鑫 曾金华 敖蓉 乔金亮 冯其予 姚进 亢舒)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