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乡村资讯

    <font color="#000">“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5周年”研讨会在京举行</font>

    2023-12-04 21:04:32

    18 0

    中国人权研究会12月4日在京举办“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5周年”研讨会。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媒体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人权领域专家学者,社会组织代表等共70余人出席会议。

    12月4日,“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5周年”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云 摄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白玛赤林指出,75年前,《世界人权宣言》确立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共识。回顾75年来的历程,中国始终是《宣言》的智识贡献者、积极倡导者、坚定践行者。中国人权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发扬《宣言》精神提供了中国方案。今天,我们重温《宣言》精神,就是要阐明全球人权治理的坐标与方向,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人权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显明认为,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当中的人权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立法、在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以共同价值为根基,创新突破了既往人权理念的局限,不仅体现了中国的人权理念,而且表达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对构建公正合理善治的国际人权治理体系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林认为,当代中国人权观坚持以人民为人权主体和中心,坚持人权“首要重点”与“全面发展”相结合,创新发展了世界人权主体理论,丰富完善了世界人权客体理论,推动了国际人权价值理论创新,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鲁广锦表示,《世界人权宣言》的诞生是人类文明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是多种文化文明包容共处的结果。世界人权发展在过去75年间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依然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中国秉持文明包容和文明交流互鉴,对推进全球人权治理,促进世界人权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北京理工大学讲席教授齐延平认为,中国现代人权发展践行了《世界人权宣言》原则精神,创新发展了《世界人权宣言》制度体系,确保了中国人民各项人权的广泛充分、真实具体和有效管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钱晓燕表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对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积极就业政策体系不断丰富发展,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渠道更加畅通,全国农民工总量由2012年的2.63亿人增加到2022年底的2.96亿人。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联络部副部长何淑文表示,妇女权益保障是国家人权事业的重要部分,全国妇联扎实推进新时代妇女权益保障工作,推动4416万农村妇女摆脱绝对贫困,参加各类社会保险的妇女大幅增加。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闻专题部制片人吕涛认为,讲好人权故事要回归人权本质,要从中华文明的传承中坚定中国人权自信,要从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人的尊严是否得到维护、人的自由是否得到保障等方面来展开,这也正是中国人权理念的内核——以人民为中心。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表示,不仅要铭记人类历史上就人的权利与尊严首次达成的全球共识与法治原则,更要思考今天人类社会在人权领域面临的新挑战、新思想与新机遇。北京理工大学科技人权研究中心主任韩秀桃认为,科学技术极大拓展了人权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推动数字时代的国际人权治理,应优化科技伦理治理,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与人权保障平衡发展。

    与会代表还围绕人权法治保障、特定群体的人权保障、全人类共同价值与全球人权治理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取得广泛共识。

    研讨会由北京理工大学科技人权研究中心承办。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云 见习记者 吕璐芳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