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乡村资讯

    “非遗传承与发展”全国服装服饰论坛在云南楚雄举办

    2024-01-07 20:41:54

    40 0

    1月5日,“非遗传承与发展”全国服装服饰论坛在云南楚雄举办。来自国内民族服装服饰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齐聚一堂,围绕非遗产业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服饰的守正与创新、“非遗+”服饰的活化与传承、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数字化发展等主题进行交流。

    云南民族大学原党委副书记、云南省人才“万人计划”文化名家刘荣以《小河淌水》三部歌舞剧的成功制作为例,深入阐释了非遗产业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联系。中华服饰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织染系教授李薇结合自己的长期实践,讲解了民族服饰设计中的道与器。北京博物馆学非遗专委会主任、北京服装学院教授贺阳表示,楚雄彝绣具有简单与丰富共生、限制与创新共生、理性与弹性共生的特点,展现了技艺的水准和艺术的高度。

    此外,针对如何从整体性视角看非遗保护传承的数字化发展,在传统 之美和时尚之潮中如何做到民族服饰的守正创新,西南民族地区传统麻纺织技艺能带来什么样的思考等问题,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云南民族大学教授伍琼华,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服饰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李红梅,重庆市服装设计师协会科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西南大学教授刘一萍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楚雄彝族服饰是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绣在衣上的神话,穿在身上的历史”。近年来,楚雄州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彝绣特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让楚雄彝绣实现“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精彩蝶变。2023年,彝绣产业实现增加值2.75亿元,5.7万名绣娘人均增收3570元。

    论坛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楚雄州牟定县杰鲁彝绣负责人金瑞瑞,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楚雄州南华七彩彝绣负责人丁兰英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分别就“彝族服饰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以及“彝族刺绣传承发展中的‘稀’‘喜’”等内容进行了演讲,为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思考。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 积分

      1

    • 文章

      8

    • UID

      6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