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乡村资讯

    厦门筼筜湖:昔日“臭水湖” 今时“会客厅”

    2024-01-23 20:13:38

    26 0

    从空中俯瞰,厦门岛西海域的海水从堤口涌入陆地,穿越大半个岛屿,在高楼林立之间,形成了一片湖泊——筼筜湖。冬日的傍晚,沿着位于福建省厦门市的白鹭洲公园漫步,清新的空气混着湖水的湿润和草木香,碧绿的筼筜湖水将公园包围,三两游人悠闲踱步,湖心岛上,白鹭频频展翅翩飞……

    “30多年前我就来到厦门生活了,眼见这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我特地搬到了湖周围居住。”在环湖步道偶遇的庞大爷向记者讲述起他记忆中的筼筜湖,“以前这儿可臭了,没人过来玩儿!”

    时间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厦门筑堤围湖,在原本的避风港西侧建起堤坝,筼筜港变成筼筜湖。紧接着,20世纪80年代,城区在筼筜湖南北两岸快速发展,工业区和居住区开发,37平方公里汇水区内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长年累月直排入湖。路人经过无不掩鼻、汽车路过要提前关窗、环湖住户常年窗户紧闭,在筼筜湖附近生活过的厦门市民苦不堪言。垃圾成堆、污水四溢、水体黑臭、鱼虾绝迹,筼筜湖从昔日盛产鱼虾沦为令人“恼火”的臭水湖,治理筼筜湖成了民之所盼。

    转变发生在一次会议上。1988年3月30日,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综合治理筼筜湖”专题会议,亲自牵头开展筼筜湖综合治理。以此为起点,厦门市委、市政府始终遵循着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提出的“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方针,从1984年起至今共开展了五期筼筜湖综合整治,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厦门实际的筼筜湖生态修复治理之路。

    筼筜湖风光。

    “筼筜湖治理过程中,搞活水体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王艳艳说。四面环海的厦门,本就淡水资源匮乏,引入淡水改善水质很难行得通,那么要如何把一潭死水搞干净、搞活?几经论证,决定利用自然潮差吞吐动力,将厦门岛西海域的海水通过闸门、导流堤、海水管道,纳潮入湖;海水水位下降时,打开闸口,湖内水位自然流出。“我们用最低成本改善了湖区水动力条件。”王艳艳说。

    为进一步改善湖区生态环境,厦门市还从海南引种了一批红树林优良品种试种。“从1999年开始,我们陆续在湖心岛开始种植红树林,目前湖心岛约2.6万平方米的红树林,实现了湖区生态景观和防汛固堤有机统一。”厦门市政园林局筼筜湖保护中心科长陈清福介绍,如今湖区水质显著改善,水体富氧能力增强,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加,湖心岛上最多时有2000多只白鹭,还有粗皮鲀、中华鲎等珍稀保护动物现身。

    傍晚,厦门市海沧中学退休教师陈亚进正穿着蓝马甲在湖区巡逻,退休后,他成为筼筜湖“市民湖长”和白鹭洲公园“市民园长”的一员,负责湖区水环境保护、禁止非法捕捞等志愿服务工作。“这么好的公园提供给市民休闲娱乐,我们有责任保护好这片湖泊。”他说。多年来,厦门发动沿湖企业和居民积极参与湖区治理,逐渐实现共治、共管、共享,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如今,筼筜湖综合治理实现了从点到面、从水下到岸上、从单一治理到联合共治的转变,筼筜湖已经成为厦门一张亮丽的明信片和最美“城市会客厅”。一湖碧水,成为厦门市建设“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的生态样板。厦门的故事,还在继续……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颖 刘趁 赵博文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