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金沙江畔的元谋,阳光和煦,万物萌发,一派生机勃勃。在藏区青稞育种加代与南繁(元谋)基地,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庄达彬,正忙碌地穿梭于田间地头精心选种。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依托20多年种业发展基础,楚雄州多品种发展形成现代种业格局。目前,全州种业科研机构达百个、种子生产经营企业达483家,与美国、荷兰、日本、老挝、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国内近百家种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特别是加代扩繁的青稞品种占西藏、青海等藏区种植品种的80%左右。
世界屋脊的种子摇篮
楚雄州降雨稀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雨季集中于每年6至10月,有利于瓜类及十字花科原繁等制种的人工授粉,少雨干燥气候条件能延缓相应病害的蔓延速度。
“通过优良品种杂交,选取有优良性状的种子进行扩繁,是我们的主要工作。”庄达彬拿着一株硕大饱满的青稞,站在金色的青稞田里说。元谋基地自2013年建成以来,培育出青稞新品种20余个,每年繁殖原种40吨以上,累计在西藏、青海、四川等青稞主产区生产示范推广近1350万亩。
今年有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草业科学研究所,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昌都市、日喀则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7家单位在此开展青稞、小麦、饲草、油菜等南繁加代扩繁等工作。
“现在基地已发展到100亩,希望我能在这里选育出更好的种子。”第一次来元谋参与选育工作的庄达彬对未来充满期待。
种业繁育蓬勃发展,众多科研机构和企业落户元谋,与楚雄州紧紧抓住元谋实施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制种大县等重大项目机遇紧密相关。
通过这些项目,楚雄州在元谋建成以青稞、十字花科蔬菜为主的育繁种基地2万亩,种子产量达3000吨,实现综合产值10亿元;建成主要粮食作物规模化繁种基地5000亩,国家南繁冬夏繁基地1.5万亩。
高原粳稻的育种与突破
“目前,我们已育成云南省仅有的3个超级稻品种和1个超级稻后备品种。”州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阮文忠自豪地说。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立体气候,为楚雄州发展良种繁育提供了巨大潜力和商机,繁育制种的深厚历史,让“楚粳”“楚稻”种子畅销省内外、远销国外。
这些令人瞩目的成绩,只是楚雄州种业发展众多成果的一部分。
为激发现代种业发展活力,楚雄州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江苏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达成合作。全州共建成种业创新平台13个、种业专家工作站10个、院士工作站1个,102家制繁种科研单位和企业常年在元谋开展工作。
与此同时,种业育种技术也不断取得新突破,选育出以楚粳、青稞、十字花科蔬菜、魔芋、蚕豆为代表的优良专用品种达218个。“云松花11710”“青梗松花W1332”等多个蔬菜种子和蔬菜、花卉等作物病毒病研究成果在全国推广应用,打破了部分蔬菜种子被国外“卡脖子”垄断的局面。
一份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令人振奋和鼓舞人心。“今年我们在杂交温室种植了55个省内外优良的稻种,到4月中旬就可以开始做杂交了。”在杂交温室阮文忠信心满满地表示,未来将加强与省内外先进院所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选育出“农民愿种、市场认可、适应性更广”的绿色优质新品种,为高原粳稻生产作出更大贡献。
从春天出发,向着美好未来奋进。新征程新希望,楚雄州将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李朝斌 杨开聪 李永强
站长:乡村生活网;联系电话:023-72261733 ;微信/手机:18996816733;邮箱:2386489682@qq.com;
办公地址:涪陵区松翠路23号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