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江苏武进“牵手”19所上海高校,用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4-04-04 21:15:54 166
  • 收藏
  • 管理

    科技日报记者 金凤 张晔

    当“学科地图”遇到“产业地图”,会碰撞出怎样的“新质生产力”,发挥怎样的“乘数效应”?

    近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科技局、上海市高校科技发展中心等机构共建的上海高校技术转移(常州)中心启用。在中心启动仪式上,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9所上海高校集聚武进,加速高校科技成果在武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上海高校技术转移(常州)中心启动。 受访者供图

    技术转移中心搭台,助力校地合作

    上海高校技术转移(常州)中心由上海市高校科技发展中心、武进区科技局、武进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常州力众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四方共建,旨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结合”的校地合作模式,赋能新质生产力。

    19所上海高校“组团”到来的背后,是对地方发展的信心。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让各所高校的学科优势、专业优势集中在一个地方发挥作用,学校技术成果与企业实际问题深度对接,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上海高校技术转移(常州)中心的共建方之一、上海高校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陆震介绍。

    据悉,中心将发挥科技创新服务提供商的体系与驻点优势,促进上海高校科技成果在武进的转移和转化,进一步提升武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我们在‘十四五’期间,重点布局微电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量子科技‘五朵金花’,多个领域与武进产业发展方向匹配,欢迎大家与我们合作。”启动仪式现场,上海大学科研管理部高级工程师耿慧,向武进企业发出了诚挚的邀约。

    武进区科技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中心成立后,将重点关注19所高校在新能源、合成生物、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的科研成果,并筛选合适的成果推荐给武进区的各个部门,助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揭榜挂帅,促科技成果转化

    在武进,“科学家”和“企业家”正在“双向奔赴”。

    当日的启动仪式上,武进28家企业发布“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重大技术需求榜单,围绕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等重点技术领域,向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创新联合体发出“揭榜”邀约。

    江苏嘉轩智能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张榜”的企业之一。“我们这一次公开寻求‘高压永磁同步电动滚筒的研发’的技术需求,非常期待上海高校来揭榜。”公司副董事长王勇告诉记者,政府牵头成立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可以让1家企业同时面对N所大学,降低了企业“寻找”科技成果的成本。

    武进区科技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今后,中心也将陆续梳理武进企业的技术需求,面向19所高校“揭榜挂帅”,帮助武进的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

    在武进,双向奔赴的路,正越走越畅通。

    中心启动当天,常州维绿沁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三旌科技材料有限公司、常州脑火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江苏阅览科技有限公司等首批7个科技项目签约。

    闾坚强身兼上海体育大学运动科学学院教授、常州脑火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双重身份”。“武进多部门给予了专业指导和帮扶,让我们10多年的科研成果能走出‘实验室’,走上了生产线。”闾坚强说。

    一直以来,武进区科技局加大高校科技资源向企业的开放力度。在武进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卫星看来,打通象牙塔和城市、企业之间的那堵高墙,才能真正实现科研成果“从0到1”的跃变。他们希望将更多上海高校科创资源“引进来”,让本地企业“强起来”“走出去”。

    上一页:四川:涉及森林草原防火任务县市区达175个 防火形势依然严峻 下一页:国内最大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开车成功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