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乡村讯】近年来,三原县多部门、多行业协同发力,充分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提升乡村内生发展底气,一股股为脱贫群众谋发展、稳增收的发展合力正在三原县汇聚。
守好底线,筑牢乡村振兴根基。年逾五旬的独李镇南仵村村民李利君靠平日里在家附近打零工维持生活。丈夫患有脑梗,没有劳动能力,日子本就艰难,在儿子患上肾病综合征之后,李利君感觉天都要塌了。
得知这一消息后,南仵村党支部书记王永强和村干部立即行动起来。经过逐级上会讨论、综合研判,将她家纳入边缘易致贫户,同时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在最短的时间内落实了低保、医疗等多项帮扶政策。
“为了织密监测网,我们按照‘全员覆盖、动态管理、分类施策、精准帮扶’的原则,做好农户自主申报、线下走访排查、部门筛查预警、数据共享比对、信息动态管理、电话随机抽查、精准帮扶带动等关键举措,以3类监测对象和10类特殊人群为重点,确保‘应纳尽纳、应扶尽扶’。”三原县乡村振兴局信息监测中心主任周美雄介绍说,三原县陵前镇墩台村的李西放就是当地脱贫群众之一。“多亏了你们的帮助,现在我养羊,一年也可以收入三万多元,现在就想养好羊,只要它们健健康康,生活就有盼头!”李西放高兴地说。
三原县在激活乡村振兴“人才活水”过程中,高度重视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持续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建设意识与角色意识,让他们有想法、有目标、有干劲,充分依靠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干群合力不断推进乡村振兴。
带动引领,激发脱贫群众致富潜能。“以前在外打零工,挣得少还离家远,这几年回村建大棚,不仅把钱挣下了,村里的脱贫户也能在我这干活赚钱,不会的我们给教,包教包会!”渠岸镇大村王村村民姬光辉说。
说起雒明莉,大村王村的村民们对她称赞有加。自回乡以来,她通过温室大棚种植,推广集约化育苗等生态栽培技术,大规模种植高品质富硒蔬果,带领群众抓产业谋发展,组建了“幸福花”等一批专业种植合作社,通过“党支部+公司+基地+村民”的发展模式,引导群众增收致富。
自规模化种植以来,大村王村通过劳务派遣、季节性采摘等方式带动剩余劳动力200余人,其中脱贫户30余人,年创收260余万元,村集体年增收20余万元。
像雒明莉这样的带头人在三原县还有很多。
近年来,三原县坚持抓头雁、带群雁,先后选派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216人,乡村振兴指导员67人,这些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参与村级党组织建设、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一线工作,充分激发出脱贫群众致富的潜能,进一步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人才振兴照亮乡村振兴之路。近年来,三原县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宣传一批返乡创业致富典型的先进事迹,发挥他们的示范效应,激发群众自主创业就业的热情,持续提升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站长:乡村生活网;联系电话:023-72261733 ;微信/手机:18996816733;邮箱:2386489682@qq.com;
办公地址:涪陵区松翠路23号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