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架起服务连心桥 拓宽烟农致富路
2024-06-19 19:45:12 192
  • 收藏
  • 管理

      “现在正值烟叶生产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严格抓好各项技术标准的落实,用心服务好烟农,提升烟农种植收益。”日前,山东潍坊临朐县局(分公司)寺头烟站站长马强叮嘱准备赶往沈洪村的同事们。

      “好!没问题!”

      “我们一定做到!”

      ……

      大家纷纷表示。

      服务于植烟村

      “做事情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更有抓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2024年烟田供水要点……”上午8点,沈洪村村委会办公室里传来马强的声音。

      沈洪村是传统的农业村,村集体经济发展较为薄弱。2023年10月,他们在临朐县局(分公司)的帮助下,流转了170亩土地用来种植烟叶。

      意向已达成,土地已到位,可之前种烟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了,技术怎么办?

      这时,马强送来了《帮扶联系承诺书》,一切迎刃而解。

      原来,针对缺技术、缺组织管理模式的问题,临朐县局(分公司)组织对他们提供全过程包靠服务。有了这份印有联系方式、服务承诺、全年烟叶生产农时农事安排的《帮扶联系承诺书》,大家种烟的底气更足了。

      

      图为开展座谈交流

      “今天村委会和合作社的人都在,都盼着你传经送宝呢!我们一定要干得比别的村好才行!”沈洪村党支部书记杨学武说道。

      杨学武“不服气”,是因为眼看着附近条件差不多的冕崮前、桥沟村通过烟叶种植发展了集体经济,为村里修了路、安装了路灯,这让他羡慕不已。如今,他们也成立起了自己的合作社,自然想干出点样子。

      “咱们烟田面积不小,可以实施班组制管理。”马强嘱咐道。

      “都听你的,谁让你是我们种烟的主心骨呢。你们的服务真是没的说。”杨学武笑着说。

      “烟叶生产技术在持续优化,懂技术才能种好烟……”上午10点,学习结束后,马强和同事们辞别大家,继续赶往下一站。

      服务于大田里

      “一定要把好关,不要辜负老刘的信任,更要对得起自己的承诺。”下午2点,在寺头镇桃花村村南,马强对一起来验收植保作业的烟技员宫文彬、李本栋说。

      伴着无人机的轰鸣声,几人一起查看作业情况。

      “作业覆盖全面、喷撒均匀,现在可以向老刘汇报了。”宫文彬验收完最后一块烟田说。

      他们口中的老刘是桥沟村的烟农刘元军。2023年,看到附近的烟农种烟赚了钱,刘元军结束了在县城打工的生活,回到村里种了40亩烟叶,当起了职业烟农。他会管理、心又细,宫文彬教的技术他都带头用,连续好几年种烟年收入都有十多万元。

      今年,刘元军扩大了自己的种烟规模,计划种植75亩烟叶。在烟叶大田管理的时期,一个好消息传来,刘元军当爷爷了。为了照顾刚出生的小孙子,刘元军和妻子去了儿子家。

      刘元军的儿子住在潍坊市区,距离桃花村有80多公里的路程,两头跑显然做不到。马强得知刘元军的情况后,决定帮他想办法。

      “怕打电话吵到孩子,特发信息向您道喜。我们考虑通过农机合作社为您提供烟田植保服务。质量上请放心,我们全程把关。” 刘元军收到了马强发来的微信。

      看到信息的刘元军欣喜不已。这些安排并不是马强的突发奇想。近年来,该局(分公司)引进社会化专业农服机构,组建专家团队,打造土地、劳动力、资金“三个平台”,为大农业和烟叶生产提供“点餐式”一站服务,让种田轻松不再难,有效降低了种地赚钱致富的准入“门槛”,获得了烟农的认可和肯定。

      

      图为开展植保作业

      “植保作业完成,附烟田照片和验收表,请过目。” 刘元军再次收到了马强的微信。

      看完微信,刘元军高兴地给马强打去电话:“马站长,这样下去,我岂不是要成‘甩手掌柜’了……”

      “我们开展托管服务就是为了让烟农轻松种烟,不光您,还有好几家也是这样。我们烟站工作人员都在烟田里把关,大家放心就行!”马强笑着说。

      服务于新烟农

      结束烟田的工作,马强一行又马不停蹄地来到冕崮前村,为新烟农何海华“补课”。

      何海华之前一直在外地打工,风风火火跑了十多年,苦于顾不上家。2023年11月份回乡时,他听说本村很多烟农都通过种烟走上了致富路,他一下子来了兴趣,赶忙打听种烟政策并报上了名。之后他在烟站的帮助下流转出了土地,初步确定了2024年种植烟叶70亩的意向。

      “今天我们来的目的是给你‘补补课’,也顺便预习一下‘功课’,这样才能跟上大家的节奏。”一进门,马强就笑着对何海华说。

      马强的话说到了何海华的心坎上。“别说种烟了,我连庄稼都好多年没种了,现在种庄稼的本领都快忘干净了。”何海华不好意思地说。

      不久前,在种植面积落实过程中,临朐县局(分公司)发现,随着“村社一体”土地流转模式的推广,不少山区土地得到整理并配套了基础设施,这让种烟变得轻松省事了许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乡种植烟叶,这不仅稳定了烟农队伍,更优化了烟农队伍。

      虽说年轻烟农有年轻的优势,但对烟叶生产技术掌握得不够。于是,烟叶生产人员便按农时开展烟农集中学习培训,并让典型烟农现身说法。然而,培训通常讲的是品种布局、肥料配比、水肥一体、烘烤曲线等知识,没有经验的年轻烟农直接学这些内容,很难消化吸收。

      针对这一问题,临朐县局(分公司)采取“一人一策”的方式,为新烟农制定了详细的培训方案,组织开展一对一上门服务,于是便有了当天去何海华家教学的一幕。

      

      图为讲解关键技术

      “将水肥一体化作为解决生长过旺及后期脱肥的重要措施。”

      “我们有烟农互助小组,组员之间可以在技术、土地、设施、用工方面实现共享,克服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并能有效解决技术和管理措施落实不一致的问题,共同提高生产水平和种烟收益。”

      ……

      不知不觉间,太阳要落山了。“布置一下‘家庭作业’,你有空可以多看看这几本书。你在外面见多识广,学习能力也强,肯定能把知识学深学透。”马强指着《山东烟叶标准化生产作业指导书》《烟农提质增收操作手册》说。

      “马站长,您放心,我一定会把烟种好,干出个样儿来给大家看。等我种好了烟,您也带我去给新烟农讲课。”何海华满怀信心地说。(作者:李伟)



    上一页:“溢”起共筑防火墙 守护安全“生命线” 下一页:寇斌:驻村三年依然选择留下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