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乡村资讯 -> 媒体播报

    【中国制造新观察】产业转移不是简单搬家

    媒体播报

    2024-06-21 20:28:52

    54 0

      

      要深化东中西部对口合作,推动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

      要支持各地发挥优势、有序承接、错位布局,提升承接能力,实现转出地与承接地“双向奔赴”。

      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日前举办,签约项目达360个,签约金额3741亿元。此前,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在河南、内蒙古、云南、四川等地举行,已签约落地一批重大项目。这表明,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仍大有空间。

      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我国产业体系完整性和产业链安全稳定面临较大挑战。同时,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有待增强,产业发展战略纵深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亟需统筹资源环境、要素禀赋、产业基础等,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形成区域合理分工、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

      产业向哪儿转?怎么转?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等战略,提升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为此指明了方向。总体来说,在国内推进产业转移的思路是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劳动力丰富、区位交通便利地区转移,促进技术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等创新要素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地区转移。

      产业转移不是简单搬家,有的产业转得出未必接得住,有些产业转移很容易遭遇“水土不服”。比如,此前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后,遇到当地劳动力水平偏低、基础设施及配套产业不完善等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成本远高于节约的人工成本。有效承接产业转移仅有政策优惠和区位、资源等优势是不够的,还需加强与先进地区产业衔接、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等合作,开发配套产品,补齐产业链短板,培养创新人才,支撑先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精准承接的产业更易“接得稳、留得住、长得好”。不同地区产业水平、资源禀赋、优势短板各异,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应当地实际的承接产业,可以提升其适应性和根植性。既不能盲目追高,一味追求新产业,也不能妄自菲薄,在低水平持续徘徊,什么落后产业都往篮子里装。中西部地区不少地方都以传统产业为家底,不能脱离甚至破坏这一良好基础,要立足优势传统产业向新延伸。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不断提升产业“含新量”“含绿量”。

      产业转移要与产业升级同步进行。产业转移不能一转了之,要在转中抓住机遇,促升级求突破,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广西为例,近年来通过统筹推进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把钢铁产业延伸至不锈钢、汽车板材、家电用钢、型材等领域,在食品产业打造蛋黄酥、特色米粉等一批特色产业,从有色金属产业延伸出航空航天用铝、铝箔、汽车铝轮毂等,产值纷纷站上3000亿元。《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显示,广西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的全国第24名提升至2023年的第19名。

      产业转移是篇大文章。一方面,要深化东中西部对口合作,推动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另一方面,要支持各地发挥优势、有序承接、错位布局,提升承接能力,实现转出地与承接地“双向奔赴”,加快构建各区域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新格局。 (作者:黄鑫 来源:经济日报)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