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5 22:39:36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康喜 实习王雨轩 东莞报道
铺开中国地图,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粤港澳大湾区以不到全国1%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是拉动国家经济增长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当前,广东正积极探索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聚力外贸创新发展,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加快推动内外贸内外资互促双强,不断塑造外贸外资发展新优势。
8月15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圆桌会议在东莞举行。来自粤港澳三地的工商界嘉宾围绕“四链”融合、激活开放新动力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大湾区要培育新质生产力,核心在科技创新,尤其是要加强当前缺乏的是“0—1”以及“1—10”阶段的创新,粤港澳三地要加强合作,共同进行科技攻关和研发,从而提升区域竞争力。
与此同时,大湾区要发挥高度开放外向型经济特征,助力大湾区要素流通,促进大湾区内联外引,深化区域创新合作模式,尤其是在金融、贸易、科技、法律等方面的合作模式,把港澳发达的金融体系、经贸网络优势与广东完备的制造体系、市场优势结合起来,共同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圆桌会议。王雨轩 摄)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研发投入强度已超3.4%,研发经费投入、发明专利有效量、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等指标均居全国首位,科技创新一直是大湾区最响亮的“名片”。如同一个巨大的磁力场,粤港澳大湾区吸引着更多的创新要素加速聚集。
本次圆桌论坛上,与会嘉宾谈论最多的便是如何提升湾区内科创能力。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副院长、秘书长李明波认为,当前,大湾区在科技创新尤其是基础创新方面距离全球领先还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的基础科研不是资本驱动,其科研活动也不是资本密集型,而是对科技知识好奇心驱动的。而应用技术的转化,往往是资本或者商业驱动的,也是资本密集型的。”李明波表示。
李明波认为,正是因为需要大量的资本,而且充满风险,应用技术往往由企业来承担,“具体到大湾区的产业升级,我觉得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总结:投资、开放、创新,尤其重要的是要准确理解开放和创新,不能仅仅是简单以投资砸钱的方式实现产业升级。”
英中贸易协会华南区负责人涂怀颖认为,目前大湾区还存在着创新能力不强和创新成本抬升过快的问题,“我们应该从‘0—1’以及‘1—10’着手。英中贸协会一直都致力推进国际的科技创新合作,如生命科学和大健康的合作发展。”
涂怀颖表示,未来,她非常希望推动协会之间、研究机构之间以及多边的科研合作形成实际成果,从而推动各地政府以及机构协同推动大湾区科创发展,以此达到对资源配置以及要素流动的指导性作用。
香港工业总会主席庄子雄谈到,在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方面,香港具备独特优势,“香港5所世界顶级大学拥有强大的科研能力,汇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科研人才。这些高校在半导体、自动化、生命科技等领域,产出了很多杰出的研究成果。在这些方面,粤港澳三地可以协同发展,推动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5年多来,广东以“湾区通”工程为抓手,积极推进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跨境高效流动,提高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取得初步成效。
随着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不断深入,大湾区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而如何让创新活力进一步演变为开放动力,成为当前大湾区发展的新起点。
论坛上,澳门招商投资促进局行政管理委员会委员梁华峰以澳门为例,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大湾区要继续以高度开放外向型经济,助力要素流通、内联外引和“一点两地”建设。
“澳门的高质量发展正不断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和认同。在宏观层面,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评为‘创意城市美食之都’,到去年获评为‘最佳亚洲会议城市’,今年先后获欧洲商协会评为‘推荐旅游目的地’,这些都不断擦亮澳门国际都市金名片;在微观层面,近期有澳门企业的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水平,获国际机构评选为全球最佳企业之一,也有澳门企业家的数字体育企业在纳斯达克(NASDAQ)上市,澳门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注入了新动能。”梁华峰说。
在梁华峰看来,澳门可凭借高度开放平台优势,叠加高精度对接海内外市场的管道,以及绿色赋能的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到大湾区建设中。
当前,大湾区正在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携手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华南董事会主席高志豪表示,大湾区应进一步明确对中外企业开放的机会,积极向全球展示大湾区一体化建设的成果,以激励和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其中。
在深入区域合作进程中,对于东莞等大湾区内地城市而言,又该如何深度融入大湾区一体化,借助深中通道通车契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四大重大平台,进一步提升开放实力?
广东南粤集团副总经理张建强对此表示,东莞要更好利用深中通道等基础设施,加强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物理连接,使得人员、物资流动更加便捷。同时,自身要持续改善和完善连接湾区的道路、轨道交通网,特别要加强与南沙、前海、横琴、河套四大重大平台的连接,为东莞提供新的产业机会和市场空间。
张建强建议,滨海湾作为东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桥头堡”,要以更开放和高效的姿态迎接深中通道带来的新机遇;也要主动对接四大平台,学习借鉴其成功和创新的经验与做法,利用这些平台加强与国际的联系,尤其是在金融、贸易、科技等方面,将东莞打造成为国际化程度更高的城市。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