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天津】维护好海洋生态环境,高质量建设“蓝色粮仓”
2024-09-22 22:14:28 92
  • 收藏
  • 管理

    【天津乡村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大食物观”,充分发挥市水产所公益性职能,高标准完成渤海湾天津海域海洋牧场的管理与维护,近日,市水产所开展了海洋牧场区人工鱼礁调查监测工作。

    人工鱼礁建设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繁育庇护的场所,增加水域初级生产力,在改善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生物物种、促进生态互馈、增加渔业产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天津市大神堂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从2009年开始投放人工鱼礁进行渔业资源养护,于2015年成为首批农业农村部公告的国家级示范区之一。根据人工鱼礁投放位置,市水产所采用工程船舶共起吊2010、2012、2014、2016、2018五个年份的人工鱼礁礁体10块。技术人员检测了人工鱼礁的完整程度,测量了沉积状况,采集了所有鱼礁的影像资料,对礁体附着生物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取样。调查现场发现,十余年来,人工鱼礁完整无损。礁体上的附着生物物种繁多,不仅有蟹类、鱼类、贝类、沙蚕等生物,前几年增殖的刺参也出现在礁体中。随着投放年份的增加,礁体附着生物量不断提升,人工渔礁区生物种群的多样性不断丰富,实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起到了良好的资源养护与修复效果。

    下一步,市水产所将持续加大对天津市大神堂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投入,密切关注海洋牧场生态环境变化,同时开展海洋牧场资源养护的关键技术研究,持续高效发挥海洋牧场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




    上一页:【天津】市农科院生物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合作揭示Gm-miR396a调控大豆耐盐和增产能力.. 下一页:【天津】市农科院畜牧所养羊创新团队参加“2024年京津冀家畜繁殖员职业技能大赛 ”喜获丰收..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