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金融监管总局财险司(再保险监管司)副司长陆玉华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及《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都对再保险发展作出部署。今年8月,金融监管总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正处于重要机遇期和关键窗口期。
围绕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高质量发展,陆玉华提出三点看法。
第一,要看到发展潜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潜力巨大。从直保看,2023年全球保费约7.2万亿美元,保险深度为7%,保险密度为889美元。2023年我国总保费约5.4万亿元人民币,居全球第二位,而保险深度(4.3%)、保险密度(541美元)都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从再保看,2023年我国再保险保费2296亿元人民币,约占直保保费的4.2%,与全球水平(超8000亿美元、占比11%)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从上海看,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五个中心”需要一流的再保险中心参与。
第二,要激发参与动力。以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为载体,发挥上海优良再保险营商环境优势,激发各方参与,形成建设再保险中心的合力。一是机构参与,保险机构和再保险机构都要把握参与全球市场的机遇,学习借鉴好做法,完善市场规则、管理方式、技术标准。二是部门参与,希望上海市有关部门和临港新片区继续完善配套法规制度,加大落实支持政策,营造一流再保险发展环境。三是监管参与,上海金融监管局要加强指导协调,强化部门协同,推动各项政策落实落地,让中外资保险机构、再保险机构共享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红利。
第三,要提升竞争能力。上海保交所要发挥金融基础设施作用,以登记交易中心为依托,扎实推进再保险中心建设,着力提升三方面能力。一是服务能力,聚焦做好“五篇大文章”,加大对科技保险、绿色保险、农业保险等业务的再保险支持力度,提升综合保障能力。二是创新能力,加强对气候变化、网络安全、低空经济等新型风险的前瞻性研究,运用好再保险机制,推进产品服务创新,丰富“保险+”的内涵和外延。三是风控能力,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风险管控水平,做好应对跨境再保险业务带来的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守住防范化解风险底线。
陆玉华表示,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已打下良好基础,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一如既往支持上海早日建成国际一流再保险中心,为上海推进“五个中心”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站长:乡村生活网;联系电话:023-72261733 ;微信/手机:18996816733;邮箱:2386489682@qq.com;
办公地址:涪陵区松翠路23号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