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林毅夫详解五类产业新质生产力培育路径
2024-11-09 17:46:01 54
  • 收藏
  • 管理

    证券时报e公司讯,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近日在第七届中国企业论坛上详解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路径。他将中国国内产业分为五种类型:追赶型产业、领先型产业、转进型产业、新兴型产业和战略型产业,并提出每种产业不同的创新发展之路。对于追赶型产业,林毅夫表示,企业可以用引进、消化、吸收作为再创新的方式。如果已与世界前沿水平接近或遭遇外国的技术封锁,企业则可以立足自身或者联合其他企业进行协同创新。对于家电、造船、高铁以及“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和锂电池)等领先型产业,林毅夫认为,这些企业技术大多已在世界领先,要继续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同时也要关注科技革命、业态革命,防止被“换道超车”。转进型产业是指过去中国曾经拥有优势、引领全球的产业,通常是传统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现在随着工资水平上涨,面临成本优势减退等问题。这类企业一方面可以布局“微笑曲线”的顶端,发展品牌、利用科技赋能发展新产品;另一方面,在销售端,可利用社交媒体、大数据进行渠道创新。加工部分则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换人”、自动化等技术,提高生产力水平,或转移到工资水平较低的中西部等地区。第四类是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这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但中国有人才多、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以及硬件配套全这三大优势。第五类是战略型产业。这类产业往往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且不具有比较优势。林毅夫表示,这类产业发展可以利用新型举国体制,由企业做龙头,整合国内的科研力量以及相关企业配套,在国家支持下取得突破。



    上一页:2024国家工业软件大会举行 聚焦我国工业智能领域热点问题 下一页:金融监管总局郭武平:继续指导四类机构持续强化科技创新金融服务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