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4 23:04:38
美联储的最新报告发出危险警告。
当地时间11月22日,美联储发布重磅报告。在这份最新公布的调查报告中,美联储警告美国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目前已被视为金融稳定的最大风险。分析称,尽管美联储的调查周期是在特朗普赢得大选之前,但报告中强调的风险都可能会成为“特朗普2.0时代”的核心问题。
与此同时,美联储即将进行的“框架审查”也备受关注。美联储于当地时间22日发布了“框架审查”的更多细节,包括定于2025年5月15日—16日的会议。美联储表示,“框架审查”不会包括2%的通胀目标,重点将放在战略声明和沟通工具上。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场对美联储12月暂停降息的预期持续升温。据CME“美联储观察”,美联储到12月维持当前利率不变的概率为44.1%,累计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55.9%。
当地时间11月22日,美联储在最新公布的调查报告中警告称,美国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目前已被视为金融稳定的最大风险。
美联储当天公布的半年度金融稳定报告显示,围绕美国财政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在本次调查中名列榜首,其次是中东紧张局势升级和政策不确定性。
这项调查由纽约联储工作人员在今年8月底至10月底期间进行,调查对象涵盖了经纪交易商、基金和咨询公司等机构和学界的人士。
调查显示,对美国财政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是被提及最多的风险。54%的受访者认为,在未来12个月到18个月,美国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将是突出的金融稳定风险,在调查的主要风险中占比最高。
作为对比,在今年4月公布的半年度金融稳定报告中,仅有40%的受访者认为,债务可持续性是未来12个月到18个月的突出风险。
其实,这一风险已经导致美国债券市场遭遇抛售潮。尽管美联储已连续降息2次,累计降息幅度达75个基点,但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过去两个月却大幅上升,在降息环境中走出了“加息”行情。
此外,美国国债期限溢价(衡量投资者持有较长期国债而非短期国债所需的补偿)已经接近20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债券和利率波动性指标也高于历史标准。
除了对美国财政债务可持续性表露强烈担忧外,此次调查中对中东地缘紧张局势、经济衰退和爆发全球贸易战的担忧程度,也均上升到了更高的位置。
其中,认为经济衰退是突出风险的受访者占比增加了10个百分点,从上次的28%升至了38%,排名第四。
与此同时,受访者对高通胀的担忧显著下降,认为持续通胀及货币紧缩是突出风险的受访者占比降至了33%,较上次调查的72%减少了一半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受访者认为的主要风险名单中,排名并列第五的“全球贸易风险”是新上榜的一大风险。
调查发现,本次调查中的受访者特别提到了全球贸易风险,部分受访者指出,关税壁垒可能会引发报复性保护主义政策,从而对全球贸易流动产生负面影响,并给通胀带来新的上行压力。
分析称,尽管这份美联储调查发生在特朗普赢得大选之前,但报告中强调的风险都可能会成为“特朗普2.0时代”的核心问题。
另外,美联储数据显示,各类对冲基金利用的杠杆达到2013年以来、即有可获得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或接近这样的高位水平。
相比4月的金融稳定报告,本次报告期,无论是使用的表内杠杆率,还是对冲基金的平均总杠杆率,杠杆都有所增加。
美东时间11月22日,美联储宣布即将进行的“框架审查”细节,包括定于2025年5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会议。
最新的“框架审查”会有两大聚焦重点:一个是审查美联储在2020年8月通过的“长期目标和货币政策战略声明”,该声明阐明了货币政策方针,第二个是探讨美联储的政策沟通工具。
所谓的“框架审查”是美国央行货币政策总体方针的定期五年分析中的第二次,将于明年1月份开始在政策制定者之间进行讨论。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评估意见中称,美联储对新看法和至关重要的反馈持开放态度,将吸取过去五年的经验教训,在适当的情况下调整方法。审查结束后将评估审查期间收集的信息和观点,并报告调查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在声明中表示,“框架审查”不会包括2%的通胀目标,重点将放在战略声明和沟通工具上。
这可能会让学术界和政策分析界的部分人士感到失望,因为他们认为,通胀目标的制定及其水平已经成为美联储的问题。
鲍威尔在11月14日达拉斯联储活动上发表评论时提出了此次评估需要回答的一个核心问题:“过去几年高通胀和高利率的经历是否意味着美联储应该回归更传统的政策制定方式,更加注重控制通胀,而较少关注低通胀、低利率环境下出现的问题。”
其他可能被讨论的问题,以及前美联储官员和其他人士已开始思考的问题是,美联储如何才能最好地传达其政策计划,以及是否应该对未来的利率路径做出承诺。
据CME“美联储观察”,美联储到12月维持当前利率不变的概率为44.1%,累计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55.9%。到明年1月维持当前利率不变的概率为33.7%,累计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53.1%,累计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13.2%。
(来源:证券时报·券商中国)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