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9 18:13:16
■本报记者 祝越
感受“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历史沧桑,“水光潋滟晴方好”的自然壮美,“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先进科技,“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人文情怀。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日前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热忱欢迎更多外国朋友们继续“种草”中国。
12月17日,一名搭乘MU5018航班、从香港抵达上海虹桥机场的加拿大籍旅客成功申请并获批240小时过境免签,顺利通关入境。这是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并实施《进一步放宽优化外国人过境免签政策的公告》以来,虹桥机场口岸首次签发该类许可。
“很开心能申请到240小时过境免签,很惊喜,我会多多向身边朋友同事推荐,以后来中国旅游出差更方便了。”这名旅客激动地说。
此次政策调整将过境免签停留时间由72小时和144小时统一延长至240小时,适用口岸从39个增至60个,覆盖省份由19个扩至24个,并进一步扩大旅客停留活动区域,提升外国旅客在华出行、支付、通讯、住宿的便利度,这也让海外社交平台上关于来华旅行的图文和视频备受欢迎,“周五下班去中国”成为国外社交媒体的新热词。
推动服务贸易与跨境交流加速发展
一张签证背后是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努力。
近段时间,中国已同26个国家达成全面免签,先后对法国、德国等38国单方面免签,对54国实行过境免签,同157个国家和地区缔结互免签证协定。
“此次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有利于加快推动人员的跨境交流,促进对外交流合作,带动旅游、交通、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是高水平开放的重要举措。”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徐乾宇表示,人员流动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的必然要求。“促进资源要素跨境流动是推动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的动力所在,而人员跨境流动对促进跨境服务起着关键作用。”
根据商务部数据,今年前10个月,我国服务贸易继续快速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61255.8亿元,同比增长14.6%。“有别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更多地依赖于人的交流和合作。”徐乾宇表示,自然人流动有利于知识、技术和服务理念等的传播,此次政策调整之后,人员交往频繁将有助于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利于经济融合程度的提升,也有助于经济交往互信的建立。
人员跨境流动直接拉动的是旅游、投资、商贸等,进一步看,“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也是顺应国际高水平协定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我国的入境政策更为便捷清晰,也有利于加强人员的密切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同时,也对自然人流动的行政公开和审批效率等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上海边检“一揽子”措施提升通关效率
新政明确,通过过境免签政策来华的外国人,可在24个省(区、市)允许停留活动区域内跨省域旅行。
今年前10个月,我国旅行服务保持高速增长,进出口达16709.4亿元,增长41.2%,为服务贸易第一大领域。徐乾宇表示,旅行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充分彰显了人员跨境流动对于吸引国际游客、促进消费升级、提升国际形象以及带动相关产业繁荣的巨大潜力,进一步凸显了持续优化人员跨境流动政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作为全国最大的空港口岸,上海已是很多国际旅客到中国旅游的第一站。来自上海边检机关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通过过境免签来沪的外国人数量达24.5万人次。
随着免签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上海边检总站推出“一揽子”措施有效提高通关效率。在空港口岸率先研发启用“外国人入境卡”电子填报终端,优化信息采集,进一步提升通关效率。同时,按照国家移民管理局部署,对乘坐邮轮入境的外籍旅客可免予留存指纹生物信息,对乘坐同一航次邮轮入出境的旅客,可免盖入出境验讫章、免填外国人入境卡,进一步缩短入境旅客候检查验时间。另外,上海边检总站开通了7×24小时运行的“12367”移民政务服务热线,为中外旅客提供多渠道、全天候、多语种的出入境业务咨询服务。在口岸设立紧急救助特别通道,增派百人外语志愿服务队青年民警24小时值守边检查验现场,为出入境旅客提供政策咨询、语言翻译、暖心帮助等志愿服务,确保旅客通关更加便捷畅通。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