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海南】科技助力三亚盐碱地变“粮仓”
2025-02-22 22:31:28 1
  • 收藏
  • 管理

    【海南乡村讯】二月的鹿城大地,阳光明媚,暖风习习。在位于三亚崖州湾畔的田野上,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科研人员正忙碌于耐盐碱水稻的育种工作,他们怀揣着将盐碱地变为“粮仓”的梦想,凭借三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这片试验田上播撒着希望的种子。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科研人员张书艮在试验田进行日常管理,将感染食心虫的水稻株苗拔出,防止其传染给其他水稻。

    在青翠欲滴的水稻田中,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科研人员张书艮正俯身细察,轻轻拨开稻叶,聚精会神地审视着茎秆的生长状态。“这批水稻培育已进入拔节后期,这是决定最终产量的至关重要的阶段。”他一边细致讲解,一边用醒目的红色丝带为一株分蘖数尤为突出的水稻系上标记,以示特别关注。

    “南来北往”南繁育种

    “当下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科学施用穗肥,并喷施综合防治的药剂,减少病虫害的发生。”2月18日,记者走进位于崖州区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试验田里,张书艮正俯身查看水稻的长势。

    “我们是从去年的12月中旬开始播种的,到现在这些耐盐碱水稻已经生长了两个多月时间,目前普遍处于拔节后期。”这一阶段的照料尤为关键。张书艮每日深入田间,细致观察每一株水稻的生长状态,对表现优异的单株进行精心标记,为后续的选育工作积累宝贵数据。

    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土壤盐渍化作为威胁沿海农田农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对粮食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我国盐碱地总面积约15亿亩,其中具有水稻种植潜力的盐碱地达1亿亩。

    海水稻的种植有望破解土地盐化难题,为粮食增产开辟新途径。

    袁隆平院士生前曾提出,若能在1亿亩盐碱地上种植海水稻,每亩收成300公斤,将额外养活8000万人口。

    早在2012年,袁隆平院士在青岛组建了海水稻研发团队,提出了“亿亩荒滩变良田”的宏伟构想。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团队历经多年不懈努力,成功将耐盐碱水稻的盐度耐受度从4‰提升至6‰。

    2022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海南大学、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等单位共建的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在三亚挂牌。在三亚基地,科研人员抓紧分拣耐盐碱水稻新品系种子,运往全国各地。

    作为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化中心及盐碱地改良分中心,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充分发挥品种研发优势,构建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对优良稻种进行全国范围大面积推广。目前,海水稻品种已在全国主要类型盐碱地开展推广,覆盖山东、内蒙古、浙江、新疆、青海、黑龙江、河南、陕西、江苏、宁夏等地。

    再接再厉,求新突破

    三亚年均气温25℃,年日照2400小时,能让育种周期缩短1/3。这成为众多科研单位纷纷到此开展南繁育种工作的首要因素。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数以千计的科研人员从全国各地来到三亚育种、制种,如今,每年冬季有来自29个省份的800多家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近8000名科研人员在此开展南繁工作。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超70%经过南繁培育。

    面对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南繁育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是袁隆平院士在青岛组建海水稻研发团队后,科研人员不畏艰辛、南北奔波的核心动力。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全球每公顷盐碱地粮食产量若能提升1吨,将足以多养活1.2亿人口。三亚南繁基地,正是承载着这一战略价值的热土。

    为此,从2016年起,每到南繁季节,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研发人员就来到三亚进行海水稻南繁加代。待到次年4、5月海水稻成熟采收后,再带着新繁育出来的海水稻新材料返回青岛继续繁育。

    在这段时间里,张书艮及其同事全身心投入到试验田中,一驻便是长达半年的时间。对他们而言,每日与水稻为伴,无论是触摸还是思考,都离不开这绿色的生命。试验田中的每一个水稻品种,都如同他们的孩子一般,让他们难以割舍,一日不见便心生挂念。

    “三亚充足的阳光条件,是我们缩短育种周期、加速品种选育的宝贵资源。”张书艮感慨道。

    这段时间,最常见到的场景便是:在水稻田里,张书艮和同事们有的手持放大镜,仔细观察水稻的叶片和茎秆;有的则手持记录本,认真记录着每一株水稻的生长数据。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选育出优良的耐盐碱水稻品种,为我国盐碱地的利用和开发提供优质的种质资源。

    事实上,去年这片试验田已有了收获:试验基地里种植的海水稻除了已通过审定的袁两优1号和广红3号外,还有300多份海水稻小品种新材料,30亩海水稻长势不错,亩产超400公斤。今年,基地再次种植了280余份材料,涵盖已开展区域试验的成熟品种及珍贵的试验材料,旨在通过持续的试验与优化,选育出更加适应盐碱地环境的优质水稻品种。

    “接下来,水稻会逐渐进入抽穗期和灌浆期,这两个生育期阶段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张书艮透露,“我们将更加注重田间管理,包括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确保每一株水稻都能健康生长,最终获得高产。”



    上一页:【海南】乐东平均每天三百车瓜果菜出岛 下一页:【海南】从热带到热带 海南陵水哈密瓜“甜”进泰国市场!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