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君芝 中信建投宏观
核心观点
“东升西落”交易内核:中国走出需求不足,美国打破科技“例外论”。
展望长远,中国终将摆脱地产拖累,届时大规模承接AI应用,中国资产或迎来波澜壮阔的大转折。中国必将走出内需不足,需要的只是方法和时间;科技革命三阶段规律决定了AI将从美国走向全球。美元潮汐转向、东升西落的资产趋势终将到来。
立足当下,大转折到来之前的2025年是变革前夜,中美资产难免高波动。2025年中国重要的是:①Deepseek标志科技浪潮已至,②传统经济探寻走出谷底的出口。2025年中国大类资产可以有各自叙事,不必然交易同一方向,股债可以双强。2025年特朗普政策(关税、财政)扰动全球,美国也并未完全结束AI领先,2025中美在科技、产业层面的共振博弈加大,全球资产将经历高波动。
正文
引言
节后中美资产经历了一轮明显的交易转向,美股走弱、美债走强,美元走弱,中国AH股强势反弹,中国债券显著回调,“东升西降”叙事再度流行。
上周开始呈现出松动迹象,中国股票开始涨顺周期,美国股票经历黑色星期一之后,开始呈现止跌迹象。
资本波动引发市场讨论,中美资产的宏观叙事是否发生根本性变化,全球资产定价的转折是否已经到来?
一、宏观叙事逆转背后,中美资产在定价什么?
回答上述两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来理清一个问题,过去一个多月,中美资产在定价什么?
2024年中国内需最大主线是有效需求不足,典型指标是2024年城投预算外同比收缩约3.7万亿,同期居民信贷同比收缩约1.55万亿。内需收缩同时在企业盈利(分子端)和金融条件施加压力,所以2024年中国资产整体表现是风偏资产弱,避险资产强。
2024年美国资产最大的主线是AI驱动科技革命向上,所以美国资产可以克服全球需求向下的大趋势,美股一再突破历史。全球的资金也在定价“美国占优”叙事,美国和非美资产的引力差加大。
中美如此叙事在波折中持续约一年,这也是2024年市场选择的主流定价模式。8月美国一波“萨姆规则”引发的资产波动之后,中美资产叙事得到强化。11月特朗普宣布胜选以来,市场聚焦于“强美元-强美股”的特朗普预期交易,将美国和非美资产裂差、美元潮汐涌向美国的交易推向极致。
去年8月以后形成的中美资产一致预期,在年初Deepseek冲击之下开始松动。
Deepseek冲击之后,中国一线和强二线地产销售也展现出令人意外的韧性。市场开始重新定价中国内需逻辑:虽然市场认为仍需观望未来基本面的反弹,但市场开始倾向定价基本面下行斜率较2024年改善。恰逢央行收紧流动性、改变基础货币投放方式(暂停国债购买),2024年拥挤的债券多头交易终于在春节过后迎来一波回吐,债券利率显著回调。
美国资产的叙事也是在节后迎来一波反转。Deepseek动摇了过去两年美国“例外论”的基础——AI科技美国独享垄断权。1月20日之后,特朗普交易从预期走向现实,特朗普上任之后连续推进的关税以及财政支出削减,缺乏透明规则,市场开始担忧美国经济脆弱性。加上偏弱的经济和就业数据,美国衰退叙事水到渠成。美股连跌四周,美债利率下破4.3%,美元指数重回特朗普交易之前水平。
回顾过去一个月中美资产逆向走势,本质上是市场对2024年一致预期的中国内需疲软和美国例外论进行了一次修复:中国经济可以修复,哪怕斜率偏低;美国似乎不再例外,至少不如过去两年那么好。
二、全球资产的“大转折”是否已经到来?
回溯2023年至今,市场见证了几个极端的资产定价——黄金历史新高、纳指历史新高、中债利率新低(过去20年以来)。还有接近20年历史新高的美债利率以及美元指数。
这些资产频繁暗示,疫后全球正在经历一轮少见的全球秩序重塑,并非短周期可以充分解释。
今年纳指、中债、美债和美元,不约而同启动了方向调整。市场开始兴奋,全球资产定价的大转折是否已经到了?
我们用四个视角来评估中美资产定价的主线。中国内需、美国周期、美元潮汐流向、全球制造业周期。2022年之后,中美处在各自长周期中。
美国的长周期底层驱动因素在于新一轮科技革命(AI),也是全球新周期的驱动力。
地产是中国长周期重要决定因素,中国地产还牵引着财政框架和金融体系,中国内需的种种复杂性,内需政策节奏和内需提振机制不同以往,均与地产长趋势变化有关。
2022年以来中美长趋势的分蘖,也带来全球美元潮汐流向和全球制造业格局的大图景。对于中美经济走向、全球资产定价,我们维持五点判断,也是从更长周期视角观察中美资产得到的结论。
第一,中美资产必将迎来大拐点。
中国终将走出地产传统模式对内需的拖累,美国也终将结束AI研发阶段一枝独秀带来的美国例外论。
第二,中国资产大拐点如何到来?关键在地产。
我们秉持观点,中国资产大拐点取决于利率是否降至适配水平,地产走出老模式(金融属性占优模式),走向新模式(消费属性占优模式)。
地产对于中国内需的重要性,地产传统模式终将翻篇,对于这两点市场较早凝成共识。市场现有分歧主要集中于地产拐点需要的条件——中国能否避免(或者应该避免)一次日本低利率经验,能否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需求提振之路,这或许是当前市场对中国债券、中国A股内需板块以及中国黑色大宗走势分歧的根源所在。
第三,美国资产大拐点何时到来?关键在科技。
决定美国经济周期走向的主要有三个因素——科技、信用和财政。历史经验显示,科技革命驱动的产业周期是美国经济和资产最根本性的决定力量。一旦美国启动新一轮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早期阶段美国研发保持绝对领先地位,全球定价美国科技,美国资产2023-2024年优于其他非美国家(风偏资产角度)。哪怕此时美国杠杆周期向下,美国财政吃紧,都不影响美国风偏资产上行趋势。
当AI结束研发投入阶段(科技革命的第一阶段),美国经济和美国资产绝对优势地位下降,美国与非美资产的差距开始缩窄。对应到本轮科技革命, AI真正走向应用(科技革命的第二阶段)时,美国“例外论”终结,美元潮汐也将迎来真正大逆转。
第四,DeepSeek以黑马之姿宣告中美科技博弈推进,这既是近期新现象,也是本轮科技革命不同以往之处。
我们复盘1970年代以来历次科技革命, 美国均在第一阶段(研发阶段)占优,并且占据绝对优势。而在本轮AI驱动的科技革命中,2022-2024年美国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然而2025开年Deepseek标志着中国科技开始在第一阶段挑战美国科技垄断权。2025年中美AI在技术层面的共振和博弈加大,中国将分享AI研发投入阶段的红利,这是我们复盘1970年代以来几轮科技革命,较少遇见的情况。
第五,需要重视特朗普2.0关税带来的全球生产制造重塑。
本轮关税背后涌动的不再是简单的中美产业博弈,更涉及疫后全球制造业秩序重塑。本轮关税涉及面、税率以及动用的关税手段,或超过2018年。
三、如何看待当下及未来中美资产走向?
当下仍未有足够证据显示中国地产已经彻底迎来趋势反弹,按照我们的判断,中国需要将利率降至适配水平才能够真正重构地产消费品属性,届时才是地产的大拐点。我们对地产反弹期待,需要保持更多耐心。
当下Deepseek挑战美国在AI研发投入领域的绝对垄断优势,但AI尚未进入到真正的应用阶段。历史经验显示,科技研发阶段,美国概率上保有相对优势,由此来看,开年这一波定价美国资产大拐点也略显过早。
中国地产供需长趋势终将切换,模式切换过程中地产对经济的影响也将消退。因为地产模式呼应的是快速城镇化向新型工业化转型的大趋势,这是中国必然的经济发展趋势。
美国终将结束过去两年在AI研发投资领域中的绝对领先地位,背后是科技驱动产业革命演绎的必然规律,从研发到应用,再到全面提升生产效率。
立足长期,中国终将摆脱地产负向拖累,中国资产的大拐点渐行渐近。从历次科技革命演绎趋势来看,AI将从美国走向全球,从研发走向全面应用,美国资产以及美元潮汐的大拐点也渐行渐近。如果未来中国摆脱地产拖累,届时大规模承接AI应用,则中国资产迎来一波波澜壮阔的“大转折”。
站在当下,2025年真正大转折到来之前,2025年是变革前夜,中美资产难免高波动。2025年中国重要的是: Deepseek标志科技浪潮已至;传统经济探寻走出谷底的出口。2025年中国股票、债券和大宗可以有各自叙事,不必然交易同一方向,股债可以双强。2025年美国或继续推进AI资本开支,特朗普政策牌将逐一铺开,如关税、财政,美国乃至全球不确定性仍在,资产难免高波动。
风险提示
消费复苏的持续性仍存不确定性。今年以来,居民消费开始回暖,但恢复水平有限,未来延续低位震荡,还是能继续向常态化增速靠拢,仍需密切跟踪。消费如持续乏力,则经济回升动力受限。
地产行业能否继续改善仍存不确定性。本轮地产下行周期已经持续较长时间,当前出现短暂回暖趋势,但多类指标仍是负增长,未来能否保持回暖态势,仍需观察。
欧美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或超预期,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和资产价格表现。
地缘政治冲突仍存不确定性,扰动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和市场风险偏好。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大转折渐近:再论“东升西降”交易——周周芝道(47)》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3月19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周君芝
站长:乡村生活网;联系电话:023-72261733 ;微信/手机:18996816733;邮箱:2386489682@qq.com;
办公地址:涪陵区松翠路23号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