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合规失守?!华泰保险33亿趋同交易背后的主业转型之困……
2025-04-18 19:28:42 15
  • 收藏
  • 管理

    33亿趋同交易暗流、2472万灰色暴利、6432万天价罚单——这三个数据同时指向华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泰资管)合规管理失守,一时间将华泰保险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近期,华泰资管前投资经理刘建义的“老鼠仓”案件被监管重锤定音。一边是资管业务内控失守、利益输送猖獗,另一边是寿险主业深陷“增收不增利”的泥潭,华泰保险的困境,折射出金融集团在资本扩张与合规治理之间的失衡。

    刘建义“老鼠仓”事件:华泰资管的灰色阴霾

    今年一月,辽宁证监局官网披露了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将华泰资管投资经理刘建义的“老鼠仓”事件彻底曝光。

    一直以来,“老鼠仓”行为都是证券市场中备受关注的问题。公开资料显示,“老鼠仓”‌是指在证券市场中,利用职务便利或内幕信息进行利益输送的一种违规行为。具体表现为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如基金经理、操盘手)或上市公司内部人士,在利用公有资金或公开信息拉升股价前,通过个人或关联账户提前低价建仓,待股价上涨后卖出获利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公平交易的原则,也损害了其他投资者的利益。

    据《险企高参》了解,涉案的主人公刘建义(1986年11月生)是一位华泰资管年轻的“85后”高管,本该拥有一片大好前程,却因贪欲断送了自己职业生涯。那么作为华泰资管投资经理的刘建义是如何开展他的“灰色交易”呢?

    据监管信息披露,此案要追溯至2021年,彼时仅刚入职华泰资管一个月的刘建义便已开始了“暗箱操作”:2021年3月—2023年8月为期近两年半时间内,刘利用其管理15只资管产品的职务便利,通过构建“影子交易网络”,指挥杨某远、柳某渊关联账户提前布局,待华泰资管资金入场拉升股价后抛售套利。

    值得一提的是,刘建义的手法极为隐蔽:他通过杨某远、柳某渊分别控制“姜某”和“吴某玲”账户,累计完成趋同交易33.35亿元,非法获利2472万元。其中,“姜某”账户趋同交易13.2亿元,盈利395万元;“吴某玲”账户趋同交易20.43亿元,盈利2077万元。

    然而,如此谨慎的刘建义是如何暴露行踪的呢?原来,刘建义名下一养老基金,自其入职起净值便一直处于下行趋势。刘建义入职的两年多时间里,该基金净值从1.2跌到0.758,跌幅高达36.83%。即便是在2022年末刘建义成为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后,这只基金在其近8个月的管理下,跌幅仍有约6%。

    在此期间,无论是刘建义管理的基金,还是整个大盘,都在下跌,但其关联账户却能实现逆市盈利。监管机构通过跨市场交易数据比对和穿透式调查,锁定了异常交易模式。核心漏洞在于:趋同交易的规模过大(超33亿元)与逆向盈利模式异常,最终被系统预警并锁定。

    最终,监管重锤落下,刘建义也因为其贪念自食恶果。据辽宁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华泰资管高级投资经理的刘建义因存在违法行为,被监管罚没共计6431.97万元,并同时被采取10年市场禁入措施。

    综上来看,刘建义的被查,为华泰资管以及华泰保险集团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是刘建义管理的“华泰优盈稳健增长”养老金产品净值在其任期内暴跌27%,投保人利益严重受损,公司声誉遭遇重创。另一方面,华泰资管2023年净利润仅6.32亿元,而刘建义单人的非法获利竟占其全年利润的近4%。

    同时,刘建义“老鼠仓”事件也暴露出华泰资管在信息隔离、交易监测等内控环节的重大漏洞。该司的内控漏洞体现在多个环节:一是信息隔离失效,刘建义长期接触未公开交易信息却未被监测;二是交易监控流于形式,异常盈利模式未触发预警;三是管理层监督缺位,董事长赵明浩身兼华泰保险与华泰资管双重职务,却对风险失察。

    值得注意的是,华泰资管为了加强投资风险控制,制定了五大“防火墙机制”,包括股票投资经理与基金投资经理之间的专人专岗设置、投资经理与交易人员之间的集中交易制度和门禁管理、投资管理人员与风险控制人员之间的独立与制衡关系、投资管理人员与绩效评估人员之间的职责分离以及清算人员与核算人员之间的互相独立等。同时,还制定了《信息隔离墙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规定各项业务之间的风险隔离机制。

    然而,这些看似严密的制度在刘建义面前却形同虚设,这无疑给华泰保险集团的风险管控能力敲响了警钟。

    经营困局:寿险亏损、退保与转型阵痛

    若说“老鼠仓”事件是华泰资管内控失守的直接体现,其旗下寿险子公司华泰人寿也正面临年亏损的经营难题。年报显示,华泰保险集团2021-2023年营业利润从15.18亿元骤降至3.43亿元,寿险板块已成最大短板。

    2024年,华泰人寿的业绩表现有起有伏。从保险业务收入来看,达到了92.93亿元,同比增长27.09%。然而,净利润方面仅为3757.73万元,虽然相比2023年的亏损状况有所改善,但整体盈利水平仍然较低。这主要是由于2023年公司亏损幅度较大,净利润降至 -8.93亿元,2024年主要依靠第四季度资本市场回暖,单季实现7.91亿净利润,才使得全年业绩扭亏为盈。在投资收益方面,2024年华泰人寿投资收益率为3.91%,综合投资收益率为12.73%。

    不过,华泰人寿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退保金持续攀升的问题。从2019年至2023年,公司的退保金从3.1亿元逐年增长至6.5亿元。而在2024年,两款万能险退保金额就达到6.9亿,分别是华泰人寿财富金账户年金保险(万能型)和华泰人寿金管家终身寿险(万能型),两款万能险的最新结算利率均为2.5%。此外,华泰人寿披露的分红险的红利实现率情况也不容乐观,最低的是19%,最高的也仅为60%。

    事实上,近年来华泰人寿也在寻求破局之道。自安达系入主后推行“友邦化”改革,该司引入郑少玮等高管试图复制个险精英模式,然转型阵痛难免:其个险人力从1.6万缩至1.2万,新单标保停滞在6亿元水平……此外。2024年8月,“安达系”张蓓充当“救火队长”接任董事长,但该司总经理职位仍空缺,改革成效仍待考量。

    相较于寿险板块,华泰财险的业绩表现相对稳定。2024年,华泰财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06.76亿元,净利润为4.03亿元,综合成本率为98.55%,投资收益率为3.13%,综合投资收益率为4.21%。虽然综合成本率接近100%,但公司仍保持了盈利状态,显示出其在财险市场的竞争力和风险管控能力。

    此外,资管层面,华泰资管在2024年的具体业绩数据虽未详细披露,但“老鼠仓”事件无疑给其声誉和业务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作为保险资金的重要管理者,华泰资管本应承担起为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创造稳定收益的责任,然而刘建义的行为却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形象和信誉,也引发了市场对其风险管控能力的质疑。

    华泰保险的困境,是保险业转型阵痛的缩影。当“老鼠仓”暴露出资管业务的监管失效,寿险亏损揭示出产品策略的急功近利,高管动荡折射出治理架构的权责错位,这家曾经的“稳健派”险企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在金融强监管时代,华泰保险若无法重构“业务质量优先”的价值取向、建立穿透式风控体系,其“大而不强”的困局或将持续发酵。

    上一页:安心财险落幕,东吴财险“杀入战场”:江苏国资撑腰、财政副局掌舵,“天胡开局”启新程?.. 下一页:金融监管总局:建立保险销售人员违法违规导致经济损失的佣金薪酬追索扣回机制..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