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21快评丨京东财报的秘密:外卖、即时零售和AI叙事
2025-05-14 20:28:07 13
  • 收藏
  • 管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孔海丽 北京报道

    5月13日,京东发布2025年一季度财报,收入3011亿元,同比增长15.8%,增速创近三年新高。各业务同比双位数增长,活跃用户数连续6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增速超20%。

    亮眼数据背后,更值得关注的是京东隐藏的战略意图,我们从财报和电话会透露的信息,来拆解京东在外卖、即时零售与AI领域的布局与野心。

    一切动作背后,还有一条更深的隐线——过去一年多,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更深入地参与了一线业务。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2024年,刘强东给京东管理层做了1800人次的培训,每周至少4天,从各业务打法,到团队能力建设,甚至用户体验细节,他都会给直接、细致的方法论指引。

    外卖是长期生态业务

    京东首次在财报电话会中详细披露了外卖业务进展,日均单量接近2000万,入驻商家超百万,骑手报名踊跃一度导致骑手工服供应紧张。

    京东CEO许冉也首次公开了京东对外卖的战略定位:外卖是京东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业务,并非割裂独立的业务,而是整个业务生态的延伸。

    她说:“京东作为零售平台,需要给用户提供多元化的购物场景和体验。”与其他外卖平台的竞争,底层逻辑在于“中国的外卖市场很大,完全容得下多个平台。”

    从今年2月官宣入局外卖至今,许冉透露,已经逐渐看到了外卖业务对整个京东平台的流量及新用户拉动作用,也提升了整体流量的转化率,目前初步看到了外卖用户的跨品类的购买行为。

    “当然,在短期会有一定的投入,但我们相信随着规模的增长,未来外卖业务与即时零售、电商零售业务甚至物流业务,都会有巨大的协同价值,在用户流量、购物频次、跨品类购物等方面带来增量。”

    从模式上看,京东外卖的差异化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又好又便宜”的品牌心智。许冉称,京东现在有大概6亿年活跃用户,品牌心智可以帮助外卖业务迅速建立信任。

    二是复用物流体系与履约能力。许冉指出,京东的即时零售配送网络和系统其实已经搭建很多年了,骑手的管理经验可直接复用于外卖场景。“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试图解决行业普遍存在的履约稳定性问题。

    三是商家生态建设。京东一直以来的“三毛五理论”,构建了稳健合理的利润水平,同时也能给到合作伙伴合理的利润增长空间。延伸到外卖业务,通过免佣金政策(2024年5月前入驻商家全年免佣)吸引优质商家,让商家专注于产品质量,从而形成正向循环。

    不过,其策略的可持续性仍需验证。许冉坦言,“外卖业务发展时间较短,系统能力和运营动作仍在建设中”,且未披露单位经济模型(UE)。行业普遍面临配送成本高企、佣金率承压的挑战,京东能否凭借供应链优势实现成本优化,将决定其能否避免陷入补贴换规模的困境。

    国内外同步加强即时零售战线

    即时零售也是京东零售业务的自然延伸。

    “中国商超行业市场规模巨大,京东超市可以持续发挥出高效的自营模式和供应链优势,进一步开发和释放外卖和即时零售带来的协同效应,满足用户在不同购物场景下的多样化需求。”这种高频次消费场景,也是剑指整个京东的用户流量、购物频次、跨品类购物等方面的增量贡献。

    国内市场中,京东商超品类连续5个季度双位数增长,日百品类收入同比提升14.9%。京东通过即时配送网络与线下门店(比如覆盖18城的京东MALL、单店SKU超20万)强化场景覆盖。许冉提到,“用户通过高频即时需求接触平台,进而转化为高客单价品类的购买”,例如商超品类借助“线上下单、小时达”模式,带动日百收入增长。

    海外扩张则显露更大野心。京东在欧洲试运营全品类品牌Joybuy,于伦敦实现“当日达”,并将“海外包邮区”扩展至9个国家。不过挑战在于,海外本地化运营与物流基建的高投入可能稀释短期利润。

    积极拥抱AI机遇

    技术投入是京东财报的隐藏彩蛋。公司一季度研发累计投入为1456亿元,内部运行智能体超1.4万个。许冉强调,“AI将渗透至零售全链路,不仅是效率工具,更是重塑行业的机会”。

    京东对AI的投入,有其差异性。

    一是全链路渗透。在需求端,AI优化搜索推荐算法,推动广告收入双位数增长;在供给端,智能体辅助采销寻源、定价决策;在物流端,自动化仓储与无人技术逐步落地。

    许冉提到,“AI在广告领域的应用已初见成效,商家通过AI Agent可简化复杂投放操作”,尤其对超百万新入驻商家降低运营门槛。

    二是行业解决方案输出。京东云推出JoyAgent平台,向外部输出智能体解决方案;医疗垂类大模型“京医千询”赋能线上问诊与医院管理,试图构建垂直领域壁垒。

    长期成本结构优化。许冉指出,“AI的目标不仅是降本,也而是通过数据与场景闭环,驱动长期利润增长”。

    与亚马逊、阿里相比,京东的AI布局更侧重实用主义。未来如何在颠覆性创新领域进一步推进,仍是考验。

    战略协同与效率验证

    京东的财报透露出清晰的战略逻辑:通过外卖获取高频流量,以即时零售扩大场景覆盖,再用AI提升全链路效率,最终形成“用户-场景-技术”的闭环。

    这一叙事能否兑现为可持续增长,仍面临三重考验,包括,外卖业务需要验证UE模型,避免陷入烧钱游戏;即时零售的国内外扩张需平衡投入与产出,尤其在海外市场需警惕“摊大饼”风险;三是AI技术需要从成本中心转化为利润引擎,实现收益。

    许冉在电话会中强调,“京东长期高个位数利润率目标不变”,这意味着其战略投入需要高度聚焦效率与协同。

    在电商行业进入存量竞争的当下,京东的野心超出巩固供应链优势本身,而是通过高频入口和全球化布局重构零售边界。走出纯零售电商叙事之后,这些投入的验证周期并非短时间结束,京东的故事,还需要放长眼光看待。

    上一页:美妆变局丨接连关闭旗下品牌 联合利华意欲何为? 下一页:125亿上海家居巨头,创始人遭留置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