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猪圈石上惊现古刻 三十八载寻踪终揭南宾县城驻地之谜
2025-05-19 22:12:26 22
  • 收藏
  • 管理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南宾县的踪迹若隐若现,其县城驻地的位置更是说法不一,迷雾重重。1986 年 12 月,一次偶然的机缘,我在丰都县龙河镇乱石窖一户农户的猪圈石上,发现了线刻画,落款赫然写着 “唐吴道子笔”。这一意外发现,瞬间点燃了我对南宾县历史研究的热情。此后三十八年,我穿梭于古迹遗址与浩如烟海的史料之间,经过不懈努力,终于逐渐拨开层层迷雾,探寻到南宾县城驻地的真实所在。

    一、南宾县驻地历史印记

    (一)、历史书籍记载

    1、《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第599页记载(图1):“南宾县,唐置,在今四川省丰都县东南七十里。”

    图1《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五九九影印版

    2、《四川历代政区治地今释》(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1978年出版,图2)第212页记载:南宾县-高祖武德二年(619),析浦州的武宁县地置。今丰都县东南龙河公社(旧名观音寺)。

    图2《四川历代政区治地今释》212页影印版

    3、《四川历代政区治地今释》第229页记载:

    忠州-仍置。唐末王建曾徙镇江军于此,领夔、万二州。前蜀永平四年(914),仍还治夔州。领五县。

    临江县-州治。今忠县城关镇。

    丰都县-今丰都县城关镇。

    南宾县-今丰都县东南龙河公社(旧名观音寺)。

    垫江县-今垫江县城关镇,桂溪县-今忠县西双桂公社。

    251页记载:忠州南宾郡-仍置。领县四,尉司一。临江县-州郡治。今忠县城关镇。垫江县-神宗熙宁五年(1072)省桂溪县入。今垫江县城关镇。丰都县-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省入。今丰都县城关镇。南宾县-今丰都县东南龙河公社(旧名观音寺)。南宾尉司-本夔州龙渠镇。太祖开宝二年(969)置县。

    271-272页记载:咸淳府-本忠州南宾郡。仍置。

    南宾县-今丰都县东南龙河公社(观音寺)。

    285页记载:忠州-宋咸淳府-元仍改忠州属重庆路。领县三。

    南宾县-今丰都县东南龙河公社(观音桥)。

    4、《重庆建置沿革》:(1998年出版的,余楚修、管唯良主编)第21-22页记载:隋唐时期,忠州......南宾(治今丰都县龙河镇)。

    26页记载:五代十国两宋时期,忠州仍置......南宾(治今丰都县龙河镇)。

    34-35页记载:元明清时期,忠州仍置......南宾(治今丰都县龙河镇)......洪武十四年....撤南宾县,部分地省入丰都县,其余归石柱宣抚司统辖。

    5、《明史》:《地理志.卷十九》记载:酆都,州西南。元曰丰都。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涪州。十三年十一月复置,曰酆都,南滨大江,有葫芦溪自西南流入焉。东南有南宾县,洪武中省,又有沙子关巡检司。

    《明史》:记载南宾县“丰都...东南有南宾,洪武中省”。

    6、《清嘉庆一统志》:记载南宾县“旧志:明洪武初始入酆都,在县东南七十里。

    (二)、历史书籍记载南宾县河流状况

    1、《太平寰宇记》:北宋乐史编纂的《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十九记载:望涂溪在南宾县北二百步西流至酆都县南注蜀江即此。

    2、《酆都县志》:第240页记载:涂溪治南七十里。

    3、《蜀水考》:(图3)是清代陈登龙撰写地理著作记载:观音滩: (辅注)矾石滩在丰都县西南二里下有观音滩,在县南门外。

    至县城南望涂溪水注之(原注)寰宇记在南宾东南七十里,北二百步,西流至丰都县,南注蜀江。南宾今丰都县也省志,南宾河在丰都县南即此。

    (辅注)望涂溪一名南宾河,在丰都县南一百里,自石砫厅流入,又名三江溪,合而北流入江,南宾县在县东南七十里,唐武德二年置,明省入丰都。

    图3《蜀水考》卷四. 十影印版

    (三)历史地图记载南宾县址

    1、《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1982年版)(图4唐代地图52-53):南宾县驻地位置在龙河中游北纬29°50′东经107°59′,此地正是现在的龙河镇。

    图4唐代地图52-53影印版

    2、《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六册30页记载(图5):“一条蓝色的曲线穿越石柱、丰都大地----‘望涂溪’。”从北宋时期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地图显示来看,龙河的原名就是“望涂溪”。南宾县、丰都县、南宾尉司并列存在。

    图5北宋时期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地图截图

    3、《中国历史地图集》元代时期四川省地图19-20页(图6)南宾县、丰都县、石砫宣抚司并列存在

    图6元代四川省地图

    (四)、丰都与石砫“插花”地带历史记载

    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撤销南宾县行政单位后,凡事名称带有“坝”的地域并入丰都县,设置南宾里,在今丰都县江池镇设巡检司,其余县地划归石砫安抚司管辖,编为三里十甲,隶属重庆卫。自此,丰都县南宾里的地域与石砫土司辖地犬牙交错,直到民国31年(1942年)才将原南宾县地并入丰都县的部分地方划归石砫县。

    通过石柱县桥头镇的历史沿革(石柱县桥头镇网)可知,根据飞桥坝桥的基础石刻记载,桥头建场于天德二年(943年)即南唐李璟保大元年。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隶丰都县,位居川鄂驿道的隘口沙子关场,设立“巡检司”,治川鄂交界属丰都县治的辖地。

    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丰都编户一里,统名安仁里,分十二甲,桥头坝属内十二甲。

    民国三年(1914年),桥头坝设总团,辖区仍同清朝疆域,分设内六团包括:大沙坝、中坝场、三益场、三汇场、石梁河、下塘坝;外六团包括:黄河坝、洗脚溪、新场、栗子坝、金铃坝、沙子关。

    民国三十一年(1942),丰都县划出第四区桥头坝所辖的九乡六十八保地面,七百六十八点七八平方公里入石柱版图,从此桥头乡隶属石柱县第四区,区署设桥头坝场,管辖金铃、栗新、沙子、湖镇、官田、中益、大沙、龙沙桥头九乡。

    (五)、丰都与石砫“插花”地带历史遗迹

    1、朱有章题刻:清代道光乙巳年,时任丰都县正堂的朱有章在桥头坝的大寨坎(现石柱县桥头镇)留下题刻 “保我黎民”(图 7),这一题刻成为了重要的历史见证。

    图7朱有章题刻图片

    2、锦溪沟石碑:丰都县龙河镇红庙村锦溪沟石碑(图 8)记载:“皇清道光二十九年…….,四川直隶石砫府正堂张...”

    图8丰都县龙河镇红庙村锦溪沟石碑

    3、杨绍康墓碑记:丰都县龙河镇三磊子村革命烈士杨绍康墓碑记载,1930 年 7 月,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在龙河镇原双凤庙建立桐梓溪苏维埃政府,成立农民赤卫队,张承燕任主席,杨绍康任副主席。

    4、龙河崖棺:从丰都县龙河镇沿龙河朔源而上,至石柱县桥头镇的龙河流域,两岸3000余穴龙河崖棺,这是全球丧葬文化研究的一个珍贵孤本,是中国崖棺博物馆。据唐朝张鷟著的《朝野佥载》中记载:“五溪蛮,父母死,于村外搁其尸,三年而葬。打鼓踏歌,亲属饮宴舞戏,一月余,尽产为棺,于临江高山半肋以葬之,自山上悬索下柩,弥高者以为至孝”。东晋常璩在《华阳国志》和北宋李昉在《太平广记》都作了记载。

    4、革命遗迹:革命教育家张俶知在丰石两地开展革命活动,其哥哥张俶尧在石柱兴办炼油厂,资助革命活动。

    二、笔者考察分析

    综合上述丰富的历史资料,可以确凿地认定,南宾县城驻地就在现在的丰都县龙河镇。

    (一)有关石柱县历史的记载得到进一步证明

    1、《补辑石柱厅志》:第562页记载(图9):沿革,石砫之名石砫土司之设......至乾隆二十七年,乃改归内地,为石砫直隶厅,而南宋以前,则先为内地南宾县。

    图9(562页)

    第565页记载(图10)......南宾也,既设安抚司矣,何宋元二史犹有南宾县隶忠州,至明又有县地并入丰都乎?今厅城为土司旧治,而土司宋元时之治则在水车坝。

    图10(565页)

    2、《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第270页记载:石柱县,汉临江县南境,三国属汉。晋宋为南浦县地,北周及唐并为施州西境。后没于酆。宋置石柱安抚司。元初为石柱军民府,寻升为军民安抚司。明置石柱宣抚司,清置石柱宣慰使司,后升厅。直隶四川省,民国改县,属四川东川道。明末土司马千乘之妻秦良玉,率兵入京勤王,封夫人,明史有传,今县有世袭之土通判,其后之也。

    3、《大清一统志》:清乾隆年间由和珅主编的《大清一统志》卷三百二十记载:石砫厅在四川省治东一千二百里,东西距二百二十里,南北距二百四十里,东至湖北施恩府恩施县界.....。建置沿革禹贡梁州之域,汉为巴郡临江县南境,三国属汉晋宋为南浦县地,后周及唐并为施州西境,后没于蛮,宋为军民安抚司,明洪武八年仍置石砫宣抚司隶重庆府,嘉靖四十二年改属隶夔州府。

    在唐代置南宾县时期,石砫地域没于蛮。什么叫没于蛮?就是没于一些尚未开化不遵王化的九溪十八洞,没有石砫与南宾有关联的记载。

    《大清一统志》卷三百一十六《忠州》:“南宾县,唐武德初置,属忠州。宋属忠州元至元中省入丰都,至正中明玉珍复置,属忠州,明洪武初省属忠州。”

    4、《宋史》:记载,南宋建炎 三年(1129年)陕西扶风人马定虎奉诏领兵入川平夷乱,大捷,宋高宗赵构封马定虎为石砫安抚使,驻军古城坝(也叫水车坝、现在的悦崃古镇),节制九溪十八洞。

    5、《明史》:卷三百一十《土司传》记载:明王朝在腹地设置土官,在地方属于布政司,在中央隶属吏部;在边远设置土司,在地方属都司,在中央隶属兵部。“文武相维,比于中土”。

    从以上诸多历史资料可以清晰得知,南宋时期设置的石砫安抚司是一个军事机构,而南宾县是一个行政机构。二者在当时是并存关系,没有任何从属关系,属于不同的建制且相互独立存在。

    事实上,石柱与南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洪武十四年南宾撤县之后,石柱宣抚司获得了部分南宾县的地域,当时的石柱司治地在今石柱县东部的悦崃镇古城坝,司治西迁,是因为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悦崃古城出匪盗,杀了土司马澄等人,才将司治西迁。

    在悠悠流淌的龙河波光里,丰都与石柱的文化脉络紧密交织,共同描绘出巴渝大地绚丽多彩的民俗长卷。尽管历史遗留的谜团如同浩瀚星空中的繁星,难以一一解开,但我坚信,凭借广大历史爱好者的热忱、专业历史研究学者的深刻洞察,定能为丰都、石柱两地文化交融的探究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我们携手共进,深入挖掘、传承这份珍贵的文化宝藏,不仅要照亮历史深处的隐秘角落,更要为后人留存一份完整、清晰的文化记忆 。

    (作者林森,系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丰都县作家协会会员、丰都县文化旅游研究院专家库成员。)




    上一页:“深圳赋·简说深圳”书画集邮作品展在深圆满收官 下一页:国礼艺术家王世军先生应邀出席2025全国助残日金羽翼融合艺术节开幕式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