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
我们奋进在路上
新时代文明实践
我们奋进在路上
8月30日下午,我县召开全县志愿服务工作展示推进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公示各镇区、机关各单位江海志愿者服务平台数据统计结果,并就下一阶段全县志愿服务工作作出部署。
1
近年来,我县在江海志愿者服务平台注册的503支志愿服务队,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等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全县志愿服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已开辟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健康促进、政策法律服务、云平台等七大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建有志愿服务分队50多支,具有专业背景和资质的专业志愿服务队27支,民政部门已注册社会服务组织近10个,涌现了一批活动规范有序、作用发挥明显、社会影响力强的优秀志愿服务组织、项目和群体。
全县志愿服务工作展示推进会上,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县行政审批局等六家单位和志愿服务组织代表分享了各自志愿服务工作的经验做法。
今天
我们一起来听听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志愿服务的经验分享
01
注重队伍建设,加大宣传力度,精心策划服务内容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业队伍
(二)吸纳社会力量,加大宣传力度
“食安如东”志愿服务队牵头成立了安心食品和网络餐饮两支食品安全志愿服务分队,着力推进食品安全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动员和制度化发展,不断扩大志愿服务社会影响力和受益人群覆盖面,吸纳社会公益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志愿服务。
“药安如东”志愿服务队与我县4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总部负责人进行座谈,集思广益,商讨志愿服务项目建设,确定了社区药安志愿服务宣传、家庭过期药品回收、药安志愿者献血等具体实施项目,并将在本年度逐步推进。
(三)依托主题宣传,精心策划活动
依托“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食品安全宣传周”“化妆品宣传周”“安全用药月”等主题活动,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宣传活动,进行食品安全、药品安全法制宣传教育,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科学知识,引导群众自觉学法守法,提升科学素养和维权能力,营造浓厚的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氛围。自两支专业志愿服务队组建以来,共开展志愿服务宣传活动2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500余份,发放尿素霜、清凉油、风油精等1300余盒,组织专家现场问诊380余人次。
02
找准落脚定位,坚持专业导向,覆盖各类受益人群
(一)尊老敬老显爱心,食药安全助力行
年初以来,结合全县“保健”市场乱象专项整治,提醒老年群体理性消费,广泛宣传食品、保健食品的正确消费知识,增强其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接受宣传教育的老年消费者达1300余人次,为老年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0余万元。
(二)深入校园助成长,筑牢安全保护墙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保障学生饮食用药安全至关重要。“食安如东”“药安如东”志愿服务队利用辖区监管优势,结合开学季专项行动,将食品安全、药品安全送进校园,为师生们开展了食品安全和儿童用药安全方面的知识宣讲活动,教会孩子们读懂预包装食品的标签以及七步洗手法等,为孩子们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接受宣传教育师生人数达到800余人。
(三)安全社区靠大家,普及知识全民行
村居社区是群众主要聚集点,也是志愿服务主阵地,对于普及饮食用药安全知识、扩大宣传范围有着重要作用。志愿者们走进村居社区开展“市监惠民行”系列活动,向市民宣传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解答他们关于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疑惑,给予他们合适的建议,向他们宣传食品药品安全的重要性和相关法律法规,呼吁他们重视食品药品安全。今年以来开展“市监惠民社区行”“市监惠民村居行”活动13场次,受益群众达到1500余人。
03
加强队伍管理,注重示范引导,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一)加大管理力度,保持志愿者队伍稳定
(二)加大引导力度,提高志愿者参与积极性
一方面,针对部分志愿者对江海志愿微信平台操作不熟悉的问题,专门组织相关培训,通过现场演示、指导操作、发放资料等形式,让志愿者们熟练运用操作平台,有效避免因操作不当不能计入时长。
另一方面,针对志愿者的特长和需求,开展需求广泛、大家乐于参与的志愿服务,培养大家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广大志愿者深化服务理念,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成效。
(三)加大招募力度,壮大志愿者专业队伍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志愿服务组织以局机关全体党员干部为主力军,同时通过“食安如东”“药安如东”两支专业志愿服务队面向社会广泛招募志愿者,注重将工作接触面广、专业技能强、服务意识好的志愿者招募进来,加大志愿服务宣传力度,不断影响和带动更多更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来,为深入推进志愿服务发展提供充沛的人力资源。
“食安如东”“药安如东”志愿服务队
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
用专业守住食品药品安全,
用恒心诠释核心价值观,
用爱心传递人间温暖,
用真心奉献志愿力量,
继续为如东的食品药品安全提供坚强保障!
站长:乡村生活网;联系电话:023-72261733 ;微信/手机:18996816733;邮箱:2386489682@qq.com;
办公地址:涪陵区松翠路23号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