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19年,国家出台了多项新政,用以继续支持农业的发展。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业市场的总产值在10万亿元以上,并保持良好的增长,但“小农经济”的普遍现象也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发展速度……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国家会将行业引向何方?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如何? 有机农业 在消费升级不断深化的作用下,消费者对食品的安全、品质以及营养价值等因素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有机食品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虽然有机食品的价格通常比一般食品要高出20%~50%,但因其禁止使用过多的化肥和农药,低污染、原生态的有机耕作和加工方式,从而降低了食品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被人们认为比普通食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品质以及营养价值,受到全世界消费者的青睐。 如今,有机食品正逐渐走上高端消费者的餐桌,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有机农业也成为行业中让人趋之若鹜的新领域。“有机”成为食品行业的一大卖点,联想、京东、万达等知名企业也纷纷加入到该赛道中,而在下田乐乐的平台中,有机农品也不在少数,且都很受用户的喜爱。据统计,中国有机食品的消费额正在以每年30%~50%的速度迅速增长,我国有机食品也有着巨大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 02 农业品牌化 在农业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中,品牌化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尽管我国农业市场总产值庞大,但“大行业小公司”格局显著,具有知名度的品牌屈指可数。“提升中国农业品牌影响力”,不仅仅是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国家在政策上对我国农业的行业发展提出的要求和希冀。 当前的农产品市场已由单纯的产品价格或质量的竞争,转化为知名度、美誉度等以品牌为主导的综合实力的竞争。因此,品牌赋能也成为了下田乐乐为农商提供的核心服务之一。下田乐乐能为入驻农商及上线产品提供一系列品牌打造服务,在平台中,农商不仅可免费获得精准的流量,还有平台为农商提供的各种运营指导、品牌建设方案、爆品打造、全渠道营销推广等,帮助农商在节省入驻成本和营销成本的同时,累积产品口碑,获得品牌优势和溢价,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03 农业数字化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实施素质乡村战略,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扩大农业物联网的示范应用,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的大数据建设,加强国家数字农业农村系统建设。 数字农业是将农业的生产计划、过程、结果信息化的一项技术。想要实现农业数字化发展,信息技术最为关键。下田乐乐,正是以大数据信息技术为战略核心,深化布局互联网+农牧业生态体系的农业信息技术综合服务平台。下田乐乐平台,为农商提供决策引导,科学指导农户规划生产,最大化实现供需平衡;为农商提供区块溯源技术,让用户放心购买,并提升产品信任背书。 04 布局全产业链 农业是一个相对脆弱的产业,受自然条件、市场行情的波动以及政策调控的影响较大,且投资周期相对较长,行业平均利润率较低。受限于行业上下游成本的挤压,很多企业开始整合各方资源,对原料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布局全产业链。 农业全产业链作为一种创新的产业化模式,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储藏以及物流配送等环节打通,通过对各环节的有效组织和管理,能有效破解当前农业转型升级中的痛点。下田乐乐作为优选农品直卖平台,为农商和消费者搭起一条便捷的桥梁。农商的各类优质特色产品均可在平台中获得更精准的流量,优化农业供应链,节省获客成本,从而让利平台消费者。 05 布局新渠道 自移动互联开始普及后,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正慢慢从传统渠道向线上渠道转移。但如今流量越来越吃紧,不断上涨的渠道费用几乎让所有的农商都倍感吃力,寻找新的、更独特的、更经济实惠的渠道成为了新趋势。下田乐乐平台正是在这股趋势中诞生的。 有别于其他的农品电商平台,下田乐乐具有浓厚的娱乐社交属性。平台集种植、养殖、宠物养成、抢红包、建造庄园、拍卖农品等多种趣味玩法,将虚拟农场经营的形式融入到网购中。农商无需承担任何初始费用便可入驻平台,获得精准的客户流量以及品牌化支持、金融贷款等多种服务,绕过中间商环节,直接供货,大大降低了渠道费用。 很多人都说,去年的一年是资本寒冬,唯独农业依然不断呈现出活力。如今2020年经已到来,过去的几年中,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农业开始大范围拥抱互联网,多家互联网巨头纷纷抢先入局,各类农品电商层出不穷,可预见的行业风口已经打开。在新思维、新模式、新方法的引导下,农业企业更需审时度势,抓住机会,必将引来春天。
在新的一年我国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将有哪些趋势和挑战?
中美贸易摩擦具有不确定性,中美贸易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是长期的。
中国的一些原则将坚持不改变,同时,中国从美国进口更多的农产品作为谈判交换的条件。因此,农业将为国家承担更多的压力,比如将大量进口大豆、猪肉、牛肉等。
除猪肉外,进口美国农产品将给中国同品类市场带来冲击。
据统计,截止2019年10月28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已高达40.84元/公斤!自今年6月以来,虽然猪价曾多次出现小幅回调,但总体仍是直线上涨的趋势。
猪价飙涨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全国都在缺猪!虽然现在全国各地都在鼓励生猪养殖,但仔猪长大需要时间,而需求缺口却在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扩大,特别是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来临,猪肉是刚需!2020年猪肉价格将持续高位运行。
按照猪周期12-14个月的自然规律来说,2020年猪价维持高位毋庸置疑!而猪价的上涨将直接导致猪肉,以及禽肉、水产、牛羊肉和蛋奶等替代品的价格一起上涨,对于消费水平更高的城市而言,老百姓的负担恐怕会更重了。
恢复生猪产生与养殖的零排放,无害化,资源化之间的矛盾怎么解决,将长久地影响饲养业的未来。
保定大激店耕读农场
这里的粮价主要是以玉米为代表的,因为根据以往的历史规律,从过去东北和内蒙古地区10年玉米价格趋势总结可以发现,每年3—5月玉米价格大多以涨为主。以此类推,2020年开春玉米价格也很有可能是上涨的。
另外,随着国家大力鼓励和支持生猪养殖行业发展,可以预见2020年饲用玉米的消耗将快速增长,同样利好玉米价格。
2019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稳住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粮食产量。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全面落实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指出,保供给,就是务必保障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有效供给,打牢稳物价、稳经济、稳全局的基础支撑。“要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同时要调整结构。”
保定大激店耕读农场
韩长赋说,要巩固镰刀弯地区调整成果,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为重点扩大粮改饲规模,提升优势产区玉米产能,确保全国玉米面积基本稳定。同时,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加大对大豆高产品种和玉米、大豆新农艺推广支持,稳定种植面积,提高质量品质。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执行秘书长王应宽说:“中国一直是‘大国小农’的农业格局,需要养活的人口多,而精壮劳动力则日益不足,土地、水资源相对短缺,各区域农业发展很不平衡。因此,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十分必要的。”
今年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这一提法以前少见。以改革促发展,农村产权改革的力度空前加大。
量化资产搞股份合作,在保护集体资产不流失的同时,农民的利益也得到保障,让农民成员分享集体收益,让土地等资产,变成活的经济要素,进入和促进农业的现代化。
适合“统”的工作将得到加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成为解决大国小农的重要路径之一。
早在2015年,中央即部署在29个县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第一批29个试点县主要是开展集体资产权能改革试点,重点探索保障农民集体组织成员权利、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
第二批试点对内容做了拓展,包括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加强集体资产财务管理,探索确认集体成员身份、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赋予集体资产股份权能等,要求更加全面。
第三批试点主要是将原来的“探索确认集体成员身份”调整为“全面确认集体成员身份”,并明确了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有关事宜。
纵观整个农业发展脉络,中国农业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十字路口:几十年来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已至瓶颈,劳动力成本优势已经失去。
同时,农业成本不断上升。
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而比较效益下降。一方面,农业已全面进入高成本时代。2006年至2013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生产成本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0%、11.6%、11.6%、13.1%、12.0%。
目前,农业生产成本还在上升,农民的净收益在下降。目前农民每亩地的净收益只有682元,比上年下降2.4%。农民来自种植业的收入只占24.6%。农民净收益在减少,生产积极性自然上不来。
尽管,国家相关政策大力推动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土地改革、农村电商、现代化农业……但农产品滞销、农产品难卖、中小农业企业盈利困难的现状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站长:乡村生活网;联系电话:023-72261733 ;微信/手机:18996816733;邮箱:2386489682@qq.com;
办公地址:涪陵区松翠路23号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