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乡村生活圈信息
      乡村生活圈信息
  • 圈主:我是超管
  • 粉丝:7 人
  • 人气:219 关注度
      联系方式
  • 电话:400-889-3333
  • 地址:广州大道102号
为什么农民、农村、农业总被“牺牲”?
2020-03-23 09:06:19 65
  • 收藏
  • 管理

    给一块土地,捧出的是谷满稻香,心中不慌;
         给一条出路,换回的是高楼林立,城市繁荣;
         给一个机会,带来的是中国制造,世界工厂;
          …………
         这,就是中国农民。70年的时光里,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全国人民一道,筑就的是新中国“换了人间”的伟大奇迹。

    农村经济苦到头了。每年的第一号文件都锁定三农问题,但建国这么多年,三农问题始终未能得以很好解决,往事不堪回首。“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当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迁徙几乎贯穿了改革开放整个历程,城市繁荣璀璨的背面,是乡村一片凋敝的惨淡图景,中国人正在失去“远方的田野”这一最后的“精神家园”,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化为几代人的“乡愁”。

    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光正地走到今天,农村的作用功不可没。

    成立的第一个三十年,通过农村土地革命,夯实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调动了最多人的积极性,农村包围城市,最终赢得胜利。

    第二个三十年,利用城乡经济剪刀差与农民勾兑,廉价收购农产品,高价出售工业品,迅速完成中国工业化原始积累,奠定了中国经济的基本框架与基础。

    第三个三十年,利用城市与农村的级差地租,低价甚至无偿占用农村土地,农民工沦为廉价劳动力、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就业蓄水池,城市化、工业化得以快速推进,中国经济高歌猛进。

    这三个三十年,事实上,皆以“牺牲”农民、农村、农业的根本利益为代价,客观上不断地固化城乡二元经济,城乡差距持续拉大、城乡经济继续撕裂,成为阻碍中国经济走向未来的巨大绊脚石。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障碍,也是三农问题归根到底的“症结”所在。

    农民的农业首先考虑的是增加自己的收入,农民期望粮食供不应求来获取高粮价和高收益。政府追求粮食适当过剩目标往往会伤害农民,因为农民的农业过剩的生产导致的是“谷贱伤农”,增产不增收。

    因此,政府为了保证国家的农业安全,就必须协调好国家利益和农民利益的关系。只有保障农民基本利益,不让农民吃亏,农业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农业保护和农业补贴就成为国家农业制度的重要选择。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承认6亿农民在农业里做出的牺牲,尤其是数亿以家庭为生产单元的农户,他们本身地租不计成本,劳动力不计成本,以极低的生存状态为国家的粮食安全贡献了一生,不但不被大家理解感谢,反而受到了过多的白眼和鄙视。

    农民还有一部分巨额劳务付出经常被忽略,这就是摊派在每个农民身上的劳役。这些劳役付出主要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植树造林、防汛、公路建勤、修缮校舍等。




    上一页:500亩金牧粮草扎根川康边革命根据地芦山县 下一页:别折腾“新农村”了,中国未来农村很大可能走向消失!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