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瑞安和石松柏一起查看加油站运行情况。左乙辰 摄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左乙辰 通讯员 李文亮)“邱龙剑的病情恶化了,根据防返贫动态帮扶要求,我们要密切关注他的情况。”10月8日上午,在大冶市大箕铺镇石应高村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明瑞安和村党支部书记石松柏商量着,为脱贫户向上争取帮扶政策。
8年前,大冶市公安局安排驻村第一书记时,明瑞安主动站了出来,用当时该局主要领导的话说:“老明去驻村,大家都放心。”这8年来,明瑞安无愧组织重托,用2000多个日日夜夜和数不清的脚步赢得村民的认可:“他是一个做实事的人。”
瑞安在村里走访。左乙辰 摄
“谋”在群众最前面
石应高村位于大冶市东南,与阳新县白沙镇接壤。该村原为省级贫困村,属于无资源、无资产、无资金的“三无”村。
“村‘两委’没有凝聚力,驻村工作队就没有根基。”聊起刚开始驻村的那会,明瑞安对此感受很深。2016年,他来到石应高村,逐步了解到该村不仅是个贫困村,还是组织软弱涣散村,且因各种原因,存在很多历史遗留问题。
帮扶工作的开展,没有村组织的积极配合和村民的信任,是无法顺利执行的。“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工作队根本无法掌握村民们的真实意愿。”明瑞安坦言,在村民们看来,工作组再亲,也没有祖祖辈辈一起生活的村级负责人亲。
2018年,石松柏在村民们信任的目光下成为该村党支部书记。为了给他打气,明瑞安在石松柏当选之时送给他一句话:“有我在这里,你放心。”
随即,明瑞安和石松柏两人统一思想:先从提高村民、村“两委”的觉悟上下功夫,帮助大家了解政策、争取政策。
人心换人心,在新的村“两委”帮助下,驻村工作的开展也得心应手起来。村里的光伏电站建成了,因为武九客货专线拆迁赔偿问题而上访的事件变少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明显上升。
如今,在石应高村,总是能看到明瑞安和村里的工作人员研究政策、探讨村里的发展计划。“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要融为一体,才能保证驻村帮扶工作的有效开展。”明瑞安与石松柏他们的思想总是能碰出火花,也扎扎实实的,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明瑞安入户了解村民生活情况。通讯员 供图
“干”在群众需要处
因为拆迁的原因,石应高村有一条300多米的断头路,曾经,这短短的机耕路边住着3户村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出行不便的村民常常向村委会抱怨。”石松柏介绍。
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努力下,2019年,这条路硬化工程启动,常年饱受出行难的村民石教法主动加入路面的养护,他说:“我这辈子没想到过这条路可以硬化,他们确确实实是帮我们这几家办了实事。”
按照乡村振兴的要求,农村居民要达到基本现代化的生活条件,用上自来水就是要求之一。
可是,石应高村想要通上自来水,难度很大。站在村里的方向往大冶方向望去是一路长坡,村里想要通自来水,首先要解决加压的问题,而建加压站最大的难题是征地。
按照设计,建设加压站的地块原为一家企业的用地,200多个平方米,想要买过来,不好谈拢。“不好谈也要谈,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明瑞安等人的十多次上门后,该企业终于松口。
今年4月份,自来水通了,该村452户2220名村民终于用上了自来水,人心所向的事办成了。
与民生相关的问题,始终是石应高村驻村工作的首要解决的问题。石松柏介绍,很多村民在周边企业务工,他们反映夜里骑车回家的时候没有路灯,有安全隐患。
为此,明瑞安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帮扶政策,今年7月份,26盏路灯点亮了村民们的“回家路”。
新竖起的一排排路灯。左乙辰 摄
“驻”进群众心坎里
石应高村主要姓氏为石姓、刘姓、邱姓等,但在村民曹英眼里,明瑞安早已成为了石应高的“自家人”。
“明书记心细,经常看到他在村里转悠,时常向我们了解不同村民的情况。”曹英介绍。
只有走近群众,深入了解他们的困难,才能做出最准确的帮扶工作。多年的驻村,让明瑞安深知石应高村帮扶工作应该怎样开展,帮扶的重心在哪里,“最重要的是让村民就近就地就业。”
目前,该村有针对性的安排5名脱贫户在光伏发电项目务工,3人在市内公益性岗位上班……该村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100%稳岗就业。
值得一提的是该村村民石建军一家的故事。石建军今年40多岁,夫妻均为残疾人,在明瑞安的鼓励下,夫妻二人不等不靠,用勤劳的双手改变命运,家庭人均收入达到了23750元。
“目前,石建军的女儿考上了本科,儿子在读职校,他们家可以说已经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明瑞安欣喜道。
在106国道的石应高村路段,一排排错落整齐的房屋显得尤为显眼,这是上世纪90年代移民建镇的石家屋。当年,石家屋63户均没有室内卫生间,生活污水都是由屋外的水沟直排。
村干部查看污水处理设施。左乙辰 摄
今年5月份,该村召开共同缔造“湾组夜话”座谈会,村民石义刚等人反映:“一排排整齐的房子,从路边看,确实好看。一走近,却是异味扑鼻,湾里污水管网的问题要想办法解决了。”
群众问题无小事,明瑞安和村“两委”记下了群众的意见与建议,更是把这件事情作为首要工作。5月底,形成方案;6月底,石家屋污水管网工程开工,村民们义务出工,主动帮忙,工程进展很快,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
“话说到群众心窝,理讲到群众心底,事办到群众心田,这就是我驻村工作的宗旨。”临近采访结束,明瑞安发自肺腑道,“驻村帮扶工作没有标准答案,因村而异、因人而异,但目的绝对高度统一,就是让群众的日子越来越好。”
站长:乡村生活网;联系电话:023-72261733 ;微信/手机:18996816733;邮箱:2386489682@qq.com;
办公地址:涪陵区松翠路23号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