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乡村资讯 -> 地方资讯

    全球财经连线|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释放重要信号,有助提振市场信心

    地方资讯

    2023-11-04 14:30:22

    56 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施诗 上海报道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作出重要部署

    10月31日,为期两天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闭幕。这一次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于当前的金融领域,有哪些新的判断?对于接下来的金融工作,又有哪些新的部署?来听听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鑫的解读。

    金融在经济工作中的定位被提高

    李鑫:本次会议是时隔6年之后再次召开的我国金融领域的最高规格的会议,并且将原来5年召开一次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升格为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从“全国”到“中央”一词之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

    本次会议指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明中央提高了金融在整个经济工作中的定位。

    其中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理解这次会议精神的两条主线。

    第一条主线是金融强国。包括成熟健全的法律制度、高效且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全品类的金融产品体系、功能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等,皆为未来建设金融强国的发展方向。

    第二条主线是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坚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坚持防控风险的永恒主题;坚持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等。

    强调金融开放和金融监管

    李鑫:围绕着上述两条主线,本次会议对于接下来的金融工作进行了新的部署。以下是几个重点的方面:第一个,在货币政策方面,这次会议提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并且要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这些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这是银行业信贷未来的方向和重点。

    第二个,会议提出要做好服务实体经济的5篇大文章,包括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指明了未来金融业在经济结构优化过程中5个重点的发力方向。

    第三个,在金融监管方面,延续了第五次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强监管”的基调,并继续推动监管模式由分业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型,有助于弥补监管空白和盲区。

    另一个重点领域是金融开放,提出要稳步地扩大金融领域的制度型开放,意味着推动监管的规则与国际接轨,建立公平透明规范的市场体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

    会议指出,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会议对货币政策有怎样的定调? 今后一段时期货币政策将怎么走?来听听招商证券研发中心宏观高级分析师马瑞超的解读。

    货币政策将兼顾短期需求与长期利益

    马瑞超: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货币政策的部署,共计80个字,涉及政策基调、总体方针、工具,以及重点支持领域四个方面。对比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与二十大报告,我们提供以下观察:

    会议对货币政策的定调,延续了之前的一贯要求,突出“稳健”二字;总体方针则重申“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预示兼顾短期需求与长期利益。总体来看,总量层面变化不大。

    结构性政策工具有望进一步丰富

    马瑞超:新意主要体现在微观层面。此次会议要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优化资金供给结构”,这在该级别的会议上是首次提出。为什么要新增这一内容,预计可能与以下两点有关:

    第一,“大财政”回归的趋势下,为保证资金面平稳,需要长端货币政策工具的紧密配合。上个月,国家做出了上调中央财政预算,发行1万亿特别国债的决定。与此同时,地方特殊再融资债的发行规模也已超万亿。此次会议提出建立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预示着宽财政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题。在政府发债的过程中,资金面处于“紧平衡”状态,需要货币政策紧密配合,方能保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从实际使用来看,现有的货币政策工具箱,主要以逆回购等短期工具为主,可以投放长期资金的工具较为有限。由此,货币市场的资金供求可能存在期限错配风险。10月,最后一天隔夜利率上升至50%的高点,即为例证。因此,此次会议要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可能是对财政货币更好协同的具体部署。

    第二,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来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重点支持。此次会议提出“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具体到货币政策,则要求“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等领域。传统货币政策具有总量特征,难以对特定领域进行结构化支持。为突破这一限制,央行近年来加强了结构性政策工具的创新。截至Q3末,结构性政策工具余额7万亿元,占货币政策工具总投放量的44.3%。在结构性政策工具带动下,绿色低碳、普惠小微,以及高技术制造等领域的信贷取得高速增长。按照此次会议的部署,该类工具有望得到进一步丰富,为五大重点领域发展提供金融动力。

    对A股市场影响几何?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A股市场将有怎样的影响?在投资方向上,会议的哪些表态有助于提振相关板块?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为我们带来他的解读。

    利好信号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

    杨德龙: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释放重磅利好信号,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对于A股市场企稳回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会议指出,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当前我国金融领域出现一些风险和问题,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手段来化解金融风险,是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方面。

    会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这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意味着利好的信号,表明在货币政策方面依然会保持低利率、宽流动性的组合,从而推动经济复苏,提振市场表现。

    消费、新能源、科技领域将受益

    杨德龙:会议指出,要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这对于科技创新板块、新能源板块和消费板块都意味着较大的利好,可能推动这些板块的企稳回升。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逐步开始复苏,但复苏力度尚不足,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手段来提振经济复苏的力度,扩大投资,提振消费,这是金融市场稳定的一个重要基石。

    同时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防止出现楼市等金融风险外溢的现象,有利于减轻市场的担忧,推动资本市场回升。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发布重磅决议,随后多个部门出台了强有力的措施来全力拼经济。证监会也出台了“四支箭”等资本市场改革措施,来提振市场信心。

    当前市场已经处于底部区域,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释放出积极的利好信号,有利于扭转市场走势,推动资本市场做强。这对于经济转型受益的消费、新能源、科技等三大方向的优质公司都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推动市场企稳回升。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节目嘉宾意见仅代表本人观点。)

    策划:于晓娜

    监制:施诗

    责任编辑:和佳

    见习记者:杨雨莱 谢鸿州

    制作:见习编导蔡于恬

    拍摄:李群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 曾婷芳 赖禧 黄达迅

    海外运营监制: 黄燕淑

    海外运营内容统筹: 张然

    海外运营编辑:唐双艳 吴婉婕

    海外项目经理:庄欢

    海外商务合作: 黄子豪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 积分

      0

    • 文章

      8

    • UID

      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