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美术馆+X”让生活向美而行
    19
    0

      记者 孙远明

      美术馆+科技 玩转“数”与“美”

      去年年初的济南国际双年展,让不少省内外的市民、游客爱上了美术馆。AR、VR、人机交互等大量新技术、新手段推动艺术与科技跨界融合。

      今年,山东美术馆继续玩转“科技”。年初,28米祥龙冷烟花绽放,漫天飞舞的花彩梦幻至极。2月,上新“万物从容——山东美术馆迎新春馆藏花鸟动物画精品展”,创新推出数字艺术沉浸体验,原作与视频一静一动对比呈现,观众如入画境。3月,“画龙点睛”全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艺术展暨《塗龙季》第三季展览上线,向人们展示了人工智能与艺术结合的广泛探索与前沿实践。

      “美术馆通过变革展览内容和形式,把艺术与科技新的融合发展成果呈现给公众,观众感受更直观、强烈,可以吸引新一代年轻群体走进美术馆。”山东美术馆副馆长姚允东介绍。

      美术馆+美术馆 激活全省美育引擎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要实现美术馆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就要把全省美术馆的力量聚合在一起,尤其是山东美术馆要在其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姚允东说。

      早前,全省美术馆行业合作组织——山东省美术馆联盟就已成立。该联盟由山东美术馆牵头,联合其他地市的美术馆共同发起,作用是整合全省美术馆业界优质资源、汇聚美术事业发展合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联动、服务基层。

      “美术馆互联、资源共享的方式,弥补了中小型美术馆展览资源的不足,让山东全省各地的展览多了起来,也推动了地方美术馆的发展。”姚允东介绍,近年来,多个地方美术馆获得了“国字头”荣誉。

      2023年,联盟的“进阶版”上新,山东美术馆系统馆藏资源共享平台正式上线。这是激发全省美育引擎,盘活全省馆藏资源的关键之举。通过共享平台,可以让全省美术馆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实现互联互通,形成合力,真正让作品动起来、活起来、转起来。

      美术馆+文旅 让生活艺术化

      今年以来,山东美术馆在打造城市特色艺术综合体方面,进行过多次尝试和探索,进一步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提质增效,丰富了观众全年龄段美育服务。2月,吕剧在山东美术馆精彩上演,“美术馆+传统戏曲”“舞台+展览”的有机组合,拉近了观众和舞台的距离。山东省杂技团也将舞台搬进了山东美术馆,蹬鼓等节目的精彩演绎给游客带来沉浸式观展体验。济南皮影戏走进山东美术馆,带来传统皮影剧目。五一假期,曹县汉服非遗文化周在山东美术馆开启,让大家近距离触摸到了中国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

      除此之外,美术馆通过打造生活艺术化,在自有空间里搭建“艺术+”情景,吸引公众走进美术馆,感受文化艺术气息。如美术馆+餐饮、美术馆+文创、美术馆+咖啡……丰富多样的跨界融合方式,既拓展了美术馆的服务功能,又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需求,解锁了大众在美术馆休闲的更多可能。

      “我们的目的就是把美术馆打造成城市文化艺术会客厅和城市新的休闲生活目的地,让市民、游客能在这里体验到更多元的文化,让逛美术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姚允东说道。

      暑气渐盛,逛文博场馆成为不少市民的夏日选择。其中,集艺术欣赏、教育学习、休闲社交于一体的山东美术馆备受青睐。适逢山东中高考落幕,记者发现,逛馆的人群中,新增了不少亲子家庭、青少年群体。

      近年来,山东美术馆在高质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质服务上下功夫,不断丰富“美术馆+X”业态,与文旅、科技等领域跨界融合,赋能大众美育。人们向美而行,在美术馆感受多样化的艺术,美术馆也渐渐成为城市新的休闲生活目的地。

    0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