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乡村资讯 -> 媒体播报

    连片共建,连出“村村合唱”——访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子君

    媒体播报

    2024-06-15 22:52:19

    62 0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强力量。面对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考卷,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如何作答?近年来,罗庄区聚焦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平衡、带动发展力度不够等问题,打破就村抓村、就支部抓支部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积极探索“连片共建”机制,推动党建工作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形成“以点带面、一线串珠、全域推进”的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新格局。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罗庄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子君。

      记者:赵部长好,罗庄大力推进抓村连片、“抱团发展”出于什么考量,当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赵子君:围绕解决村庄规模小、实力弱等制约乡村振兴短板的难题,我们通过落实村党组织“连片联建”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地域相连、同轴同线、集中连片的优势,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建设。

      我们整体思路就是共谋共建成合力、共管共享促发展。村党组织“连片共建”,基础在“联”,核心在“建”,罗庄区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村级运转机制、基础保障机制。按照党建引领、资源共享、产业“抱团”、成果共创的发展思路,打破农村社区行政壁垒,成立实体化片区党委。明确由片区党委牵头,一体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事业保障等重点任务,一体推进村民自治、矛盾调解、乡风文明等村级事务,一体开展网格化治理,把各联建村整合成“一张网”,提升治理效能。打造片区景区贯通的资源集聚平台,建成产业项目36个,辐射带动50多个村增收致富。全区村集体收入20万元以上达97%,50万元以上达60%,乡村共富扎实推进。

      记者:片区式推进是“连片共建”的重要抓手,罗庄区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上有哪些经验?

      赵子君:创新组织设置,统领片区发展“一盘棋”。罗庄区选择一个区域内有发展潜力、特色示范效应明显的村作为联建片区,以强带弱村、富村带穷村、大村带小村,推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党建工作新格局。选拔在群众中威信高、能力强的村党支部书记或者驻村第一书记担任片区党委委员,推动片区村建立“导师帮带制”。西北村曾是落后村,在先进村党组织的帮带下,村级班子战斗力显著增强,村庄面貌如今焕然一新。

      推进资源共享,画好一体联动“同心圆”。罗庄区委组织部联合农业农村、住建、自然资源等10余个部门,在村庄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等方面统筹规划,一张蓝图统揽片区乡村建设,有效避免资源整合力度不够、重复建设问题。加强区域资源统筹,调动各方力量助力乡村振兴。通过“片区统一协商、各村组织实施”的原则,建立“片区党委+党支部+群团组织和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推行片区村“统一规划、连片建设、共享共用”机制,统一实施涉及多村的连片项目,引导片区各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抱团”发展产业,凝聚乡村建设“向心力”。坚持以产业项目为落脚点,立足各村在产业发展中的技术、人才、土地、项目、资金等不同优势,互帮谋划、互帮开发,抱团做大优势产业。近年来,黄山片区党委推动成立黄山柳编协会,协会与片区内企业、加工户联手,促使柳编产品从生活用具向附加值高的工艺品转变,真正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柳编产业体系。将片区内优秀青年和在外人才回引,统一组织起来进行电商培训,为片区培养300名左右的本土电商人才。为留下柳编乡愁文化,片区党委还建设了2处以柳编为主题的乡村记忆馆。

      “连片共建”党建模式还促进了区域共商共治,基层治理日见成效。片区各村党组织以片区为整体,推行“片区共商”优化村民自治模式,联合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带共打造等活动80余场次。此外,还推行矛盾纠纷片区联调联解机制,动员有威望的老党员牵头成立13个“联村调解室”,处置跨村纠纷60多件次,做到矛盾不上交。

      记者:“连片共建”后,如何解决乡村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融,让各联建村一个都不落下。共富联合体还有哪些具体措施?

      赵子君:落实市委“用工业思维抓乡村振兴”要求,以“工农共富”推进产业延链强链,初步形成“以工促农、联企兴村”工农共富格局。

      健全“以工促农”机制。瞄准农副产业加工,把企业办到田间地头,落地中丰产业园等项目9个,带动就业600余人、合作社15家。塘崖大米新增4000亩,成功打入北京、上海、杭州市场,近期将与深农投集团合作,走上深港澳市民餐桌。编制“罗庄工农互促、城乡共融片区”“傅庄工农文旅融合片区”规划,计划用2年时间集中探索实施城乡工农融合集成改革。

      创新“联企兴村”模式。探索股份富村、项目强村、金融助村、工业兴村、产业立村、电商活村6种形式,构建“组织联建、服务保障、产业带动、互利相依”等模式。东潘墩村合作社带领村民种植兰花,线下进花木博览城,线上进青雁直播间,股民年增收3万元,村集体年增收28万元。

      拓宽“多元增收”路径。建设一批投资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优质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冷链经济”,比如杏山湖村等5个村共建蔬菜冷链加工共富产业园;“飞地经济”,比如廖屯村梅花鹿养殖,拓宽多元增收路径;“循环经济”,比如褚墩镇瞄准秸秆回收、沼气能源等,组建农业循环产业链党委,为集群强链、振兴乡村夯基垒土。

      本报记者 倪怀成

      本报实习生 徐雨辰

      册山街道片区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罗庄区委组织部供图

      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种植稻米获得丰收。罗庄区委组织部供图

      驻村第一书记现场查看特色农产品种植。罗庄区委组织部供图

      黄山街道片区开发乡遇半山文旅项目。罗庄区委组织部供图

      青雁人才带领村民从事电商直播。罗庄区委组织部供图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