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兴银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公司总经理、首席信息官赵建兴因工作调动离任,首席信息由陈晓毅接任,公司总经理职位则由现任董事长吴若曼女士代为履行。
根据公告,赵建兴于2021年8加入兴银基金任总经理,此前曾在在多家公司担任软件工程师,此后进入公募基金行业在长城基金、宝盈基金担任信息技术部总经理、电子商务部总经理等相关职务。
值得注意的是,赵建兴是兴银基金自成立以来的第四任总经理,此前三任总经理均是来自大股东华福证券或者关联方兴业银行,赵建兴是第一个外聘的总经理,想必兴银基金对于赵建兴能给公司带来正向的改变是有所期待的。然而,其上任三年以来,兴银基金不仅在收入上没有突破,在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层面,23年的归母净利润甚至创出了近年来的新低。下表统计了公司自2017年-2023年来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情况:
数据来源:wind、机构之家
可以看到,兴银基金2021年以来总收入仅仅略有增长,但是归母净利润却是近七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赵建兴此番离职或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在任期间公司业绩没有达到股东方面的期待。
此次接替赵建兴暂时担任总经理职位的是吴若曼女士,于2023年05月加入兴银基金担任董事长一职,其此前曾在南方证券、光大证券、光大银行、兴业银行任职,在加入兴银基金之前吴若曼女士任兴业期货有限公司董事长。一年左右的时间间隔,接连更换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这背后或许是公司股东对业绩的不满,兴银基金主动求变的意味很明显。那么,兴银基金当前又面临着那些困境呢?
作为券商系基金却主动管理能力薄弱:权益类产品成为短板
兴银基金成立于2014年,由华福证券与国脉科技共同出资设立,其中华福证券持股76%,国脉科技持股24%,公司注册地位于福建省平潭市,办公场所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华福证券的第三大股东是兴业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持股4.35%。除此之外,华福证券与兴业银行都是福建省的国有金融企业,两者有着共同的大股东——“福建省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因此,兴银基金的高管团队多数来自大股东华福证券,也有部分来自关联方兴业系。
可以说兴银基金既有券商背景又有银行渠道加持,成立之初便具有较好的资源和条件。但是,兴银基金作为券商系公募,在权益类资产的投研体系构建、投研资源整合等方面并没有显现出优势,公司权益类基金产品的发展始终不见起色,成为公司的短板。截止目前,兴银基金的产品结构如下表所示:
数据来源:wind、机构之家
可以看到,在公司合计1284.78亿的管理规模中,股票型基金仅8.24亿,占比0.64%;混合型基金仅17.06亿,占比1.33%,能代表公司主动管理能力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合计占比不超过2%,严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具体来看,公司的股票型基金共十一只,其中有九支是被动指数类基金,这十一只基金的产品简况如下表所示:
数据来源:wind、机构之家
可以看到,公司的股票型基金全部成立于21年之后,也就是说在19-21年的股票牛市阶段公司没有布局股票型基金,彻底错失发展机会。在十一只基金中,唯一主动管理型基金是孔晓语管理的“兴银研究精选A”和“兴银研究精选C”,A、C份额合并才0.56亿元,近三年收益率为-48%,几乎腰斩。不论从规模还是业绩上,都足见兴银基金在股票型基金者一类产品上的薄弱。
另一种权益类产品--混合基金,公司从成立之初就开始布局,但至今管理规模还是停滞不前。下图是公司混合基金的管理规模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wind、机构之家
公司最早成立的两只混合基金产品是“兴银鼎新”和“兴银丰盈A”,两只基金都成立于15年5月左右的牛市顶峰,成立不到一个月资产规模便迅速扩大,截止2015年6月30日两只基金的资产管理总规模都超过30亿元,但这也是这两只基金规模的最高峰,此后迅速下降,截至目前,两只基金净资产规模仅剩0.58亿和0.54亿元。
近几年以来,公司的混合基金产品数量不断增多,但是混合基金产品的总规模却没有增长,甚至在近几个季度持续下滑。截止目前,公司混合基金产品数量已经达到17只,平均单只规模仅1亿元。从业绩角度看,公司在运行的17只混合基金自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仅有五只为正,今年以来所有产品收益全部为负,近三年来看同样全部为负。可见,公司产品业绩不佳导致产品赎回、规模缩减,不断发行新产品也依然改变不了这种趋势。
债券型基金业绩分化严重:债券牛市新产品仅募集0.1亿
债券型基金是兴银基金管理规模最大的产品类型,占公司资产管理总规模的50%以上,是公司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公司的债券型产品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经理是范泰奇,目前在管6只产品共计219.56亿元,以下是范泰奇的业绩曲线:
数据来源:wind、机构之家
可以看到范泰奇的整体业绩落后于中证综合债指数,今年以来中证综合债收益率为4.33%,范泰奇的收益率为2.25%,近一年、两年业绩也分别落后于中证综合债指数-2.45%、-3.22%。具体来看其管理的最大的两只产品,其具体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wind、机构之家
可以看到,“兴银汇泽87个月定开”的年化回报为4.37%,回报排名为225/1711,业绩不可谓不优秀;但是另一只产品“兴银合盛三年定开债A”的年化回报仅2.44%,行业排名1243/1389,处于垫底的水平。由同一个基金经理管理的两只产品,投资类型相同,产品规模相当,但是业绩却天差地别,这种表现实在很难取信于投资者,也让会让投资人选择产品时无所适从。
不仅范泰奇个人管理的产品业绩分化严重,在兴银基金的所有债券型产品当中,也有部分基金表现极差,“兴银收益增强A”和“兴银收益增强C”是所有产品中管理费收取标准最高的两只,却也是唯一亏损的产品。两只产品的基本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wind、机构之家
在债券牛市的背景下,今年以来两只产品居然亏损5.6%。具体来看该基金的资产配置情况:
数据来源:基金公告、机构之家
可以发现,该基金在去年三季度以来增加了股票的配置比例,但是我们知道,去年四季度以来股票市场波动加大、债券走牛,该基金在大类资产配置上完全做反了,因而给风险偏好较低的债券基金投资者带来不小的损失。
总体来看,债券型基金是兴银基金的拳头产品,但是兴银基金债券型产品业绩分化、主动管理能力并不能让人信服。或许也正是这个原因,今年以来债券型基金发行规模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兴银基金的债券基金募集并不顺利。下表统计了兴银基金今年以来募集成立的产品情况:
数据来源:wind、机构之家
可以看到,今年以来兴银基金成立的产品以混合型基金为主,但是募集规模都在一亿元以下,混合型基金因为股市行情不佳,募集规模小尚可理解,唯一一只债券型基金“兴银创盈一年定开”募集规模居然只有0.1亿元,还低于混合基金的募集规模,这也很大程度上凸显了投资者对其债券型基金的管理能力的不信任。
今年以来,兴银基金的管理规模看似有所增长,实际上多数是由货币基金贡献,货币基金的管理费率偏低,并不能给公司业绩带来大的贡献,因此兴银基金管理规模增长,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却在下滑。能反映基金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主动管理类产品都发展不顺利,权益类基金业绩差、管理规模萎缩;债券型产品虽然在较好的市场氛围下规模有一定增长,但是管理能力不受市场认可,产品募集失败。可以说公司的发展面临全面的危机,本次总经理赵建兴的离职也应是与此有关。
站长:乡村生活网;联系电话:023-72261733 ;微信/手机:18996816733;邮箱:2386489682@qq.com;
办公地址:涪陵区松翠路23号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