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乡村资讯 -> 媒体播报

    玉米“立”起来 损耗降下去

    媒体播报

    2024-12-15 21:38:15

    83 0

      本报记者 赵景锋

      “王大爷,家里的玉米挪到囤子之后,效果咋样?”积雪尚未完全消融,一大早,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东杜尔基镇五四村村头,东杜尔基镇副镇长任涌力正巧遇到村民王凤恩。

      “几乎再也没发霉了。”王凤恩笑逐颜开。

      突泉县的农作物以玉米为主,种植面积超13万公顷,年产量超20亿斤。“玉米含水量高,胚部吸湿性强,容易发霉,直接堆放的损耗率很高。”突泉县发展改革委主任张艳玲说。减少玉米损耗,是全县科学储粮工作的重点。

      张艳玲介绍,今年玉米收获后,突泉县大力开展科学储粮入户推广工作,减少“地趴粮”,各乡镇组织干部深入农户家中,指导农户在自家庭院或村内集中储粮点搭建钢筛网囤、塑料网囤、玉米栈子等通风效果好的立体储粮装具,帮助农户算清立体储粮的“减损账”。

      王凤恩家里种着20亩地,一年收获的玉米近3万斤。以往每年秋收后,王凤恩习惯把玉米堆在地上,遇上雨雪,就容易受潮发霉、掉粒,损耗比较严重。

      最近,村里其他人陆续建起玉米囤子,王凤恩却认为:“我家玉米少,弄囤子费时费力,还得花钱,不值当的。”

      王凤恩与任涌力,正是相识于前不久的科学储粮入户推广工作。

      那天,任涌力和同事来五四村入户排查。一进王凤恩家院门,任涌力就看到玉米堆在地上。用手拨开,发现底层的玉米不少已经有霉粒了。

      “王大爷,您这下面的玉米都发霉了,白白损耗了多可惜。”任涌力眉头紧皱。

      “唉,往年坏的也没这么多,今年冬天气温高,下一场雪,玉米更容易发霉。”王凤恩叹了口气。

      看着堆放的玉米,任涌力说:“现在镇里免费给大家提供聚丙烯网栏,用个两年没问题。之后就算要换新的,一亩地成本也才10多块钱,满打满算也就花个两三百块钱。弄了囤子之后,每年减少的损失可不止这个数。”

      “弄个囤子,差别能有多大?”王凤恩还是不太明白。

      “玉米放进囤子里,就不与地面直接接触,霉变风险小,损耗自然减少了。”任涌力给王凤恩算了一笔账,“玉米‘趴’下去和‘立’起来的损耗率大约差了5%。也就是说,弄上囤子,您一年就能少损耗1500斤玉米,按照现在的玉米价格来算,能省个1200多元。储存条件好了,您也能等到价格高的时候再卖,收入就更多了。”

      听到这儿,王凤恩有些心动,但还是有些顾虑:“这种价格便宜的网栏,效果真能这么好?”

      “储存效果跟价格没啥关系。”任涌力继续解释,“聚丙烯网栏结实、牢固,在雨雪天气下也能保证玉米的品质,虽然保存周期短一些,但很适合咱们家用。”

      “之前一直算不明白这个账,这下总算清楚了,我这就去领!”王凤恩终于想通了。

      “不用您去领,我们带着‘装备’呢!”说干就干,任涌力和同事们从车里拿出聚丙烯网栏和其他工具,将木板插在地上,用网栏一围,10多分钟后,玉米囤子就建好了。将玉米都装进囤子里,原本“趴”在地上的玉米棒,全部“立”了起来。

      “多亏了你们,这下可省心了。”看着眼前立得齐齐整整的玉米囤子,王凤恩笑得合不拢嘴。

      据悉,2024年,盟旗两级财政安排专项奖补资金2350万元,支持各乡镇、嘎查推进科学储粮。“结合镇里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资金奖补方案,为农户提供储粮装具补贴、建设集中储粮点等。”任涌力说。

      兴安盟发展改革委主任魏大勇介绍,近年来,兴安盟聚焦农户储粮环节损失损耗问题,推广建立了“庭院立体储粮、集中储粮、粮食代存、籽粒直收、适时销售”等科学储粮模式,切实减少“地趴粮”损失损耗。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