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天津】以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一)
2025-03-02 22:09:48 22
  • 收藏
  • 管理

    【天津乡村讯】农村社会事业是党的“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市农村中心坚决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发展中的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强化政策研究、体系支撑、服务保障,务实推进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我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稳中有进、持续向好。近日,市农村中心撰写了系列信息《村容焕新颜,乡村展新貌》《文明润乡村,田野沐新风》《融合农文旅,做优“土特产”》《铺好就业路,托起创业梦》《抓政策研究,筑善治乡村》,现予以发布。

    村容焕新颜,乡村展新貌

    初秋时节,走进宁河区东棘坨镇小邓庄村,一条清澈舒缓的河流穿村,碧波荡漾、润泽乡里,村民们沿着河堤漫步,呈现一幅生态宜居的乡村新画卷。

    小邓庄村

    “过去,这里就是一条臭水沟;现在,它变成了清水河。”小邓庄村的村民韩长江说,感叹它的变化让村里多了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小邓庄村的变化是我市五年来农村人居环境变化的一个缩影。五年前,我市农村人居环境状况不平衡,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方还比较突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和农民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城市差距大,环境脏、如厕难、村容村貌脏乱差等问题较为突出。

    针对这些问题,市农村中心自改革成立以来,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农民主体的鲜明导向,尊重客观实际和规律,下大力气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督查检查,推动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

    加强顶层设计。组织研究起草《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运行检查技术规范》《农村全域清洁化常态化明察暗访导则》等地方标准、指导性文件11个,细化各项检查指标,更好地指导全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检查。加强调查研究,探索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质效的有效路径,形成调研报告5篇。推动建立上下联动、左右衔接工作机制,协同市级成员单位部门,形成联合检查模式,扩大检查覆盖面,促进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合力。

    强化督查检查。充分发挥“蓝军”作用,落实人居环境整治“百日大会战”“百日攻坚”、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等专项行动督查任务,聚焦重点难点发力,着力解决脏、乱、差等“死角”“顽疾”问题。五年来,采取明察暗访等形式,组织多个检查组深入各涉农区对村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设施、农村公厕等问题进行督查检查,检查覆盖9198个村次,推动农村人居环境面貌从根本上改变。统筹监督检查力量,同步开展污水处理设施和农村公厕等运行使用情况常态化检查,确保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正常使用。2023年,我市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灾害过后,第一时间深入蓄滞洪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恢复,督促尽快开展清淤,对厕所、垃圾点位进行修复,助力蓄滞洪区村容村貌加快恢复。

    强化科技赋能。开展信息技术辅助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无人机航拍技术,结合人工巡查,形成“空中看”“地面管”的巡查机制,对乡镇卫生死角、视野盲区进行全方位巡查。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管理平台,对航拍收集的涉农区生活垃圾影像数据进行筛选、分析、整理,通过电脑端和微信小程序端进行问题推送,达到“问题精准、位置准确、使用简便、处理及时”的效果。

    强化长效管护。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日常检查月通报机制,开展周报、月报,以及季度分析专报,定期保障召开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度会,将检查发现的突出典型问题向各涉农区进行曝光,形成震慑作用,推动问题整改销号。有序推进农村改厕后续管护等工作,依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建立全市农村改厕问题服务平台,梳理统计群众反映的厕所维护等问题,跟踪各涉农区反馈办理进度。在天津市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经典案例推选活动中,农村改厕问题服务平台入选160个集中展示经典案例。



    上一页:【天津】农机安全“法”先行 春耕生产“律”护航 下一页:【天津】市农业农村委组织参加全国农机安全生产暨推进变型拖拉机清零工作视频会..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