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椰 李德尚玉 北京报道
网上时常流传“某地辐射超标”“手持仪器一测就爆表”的惊悚说法,让不少人谈“核”色变。
我国的辐射环境质量好不好?有关部门如何进行核设施辐射监测?4月23日,生态环境部核设施安全监管司司长李治国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多年来我国辐射环境水平保持良好,与20世纪80年代天然环境辐射本底调查相比,我国核设施周围辐射环境没有明显变化。
目前,我国的辐射环境监测网已经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辐射环境监测网。国家级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网设立了1835个监测点,覆盖了全国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重要边境口岸、核设施周边以及其他重要边境地区。此外,各省(区市)还建设了点位更多的省控网。
(图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李德尚玉摄)
提到辐射,很多人担心影响健康。
李治国表示,就辐射来说,一人一年受到100毫希沃特以下的辐射,在医学上是观察不到对健康的损害的。希沃特是辐射剂量的单位。毫就是毫米的毫,是千分之一,10的负3次方。
100毫希沃特有多大?“我们日常生活中接受很多天然辐射,一年累积下来3个毫希沃特左右。其他生活场景也会增加一些辐射,比如坐飞机从北京到上海,受到的辐射大约0.004毫希沃特。到医院体检,做一次胸部X光检查,可能增加大约0.05毫希沃特。但这些距离影响健康的量都还很远。当然,我们也不要去接受没必要的辐射。对于核能开发等活动,我们国家标准有严格的要求。对于普通公众,人为活动导致的年有效剂量不超过1个毫希沃特,这比天然照射的水平还要低。”李治国表示。
科学理性是守护健康的盾牌。当前,关于辐射危害的信息来源很复杂。网上就曾流传“某某城市辐射值超过100威胁健康”。
李治国介绍,这里的辐射值100,是环境监测中用的单位“纳戈瑞”,戈瑞是一个单位,纳是纳米的纳,是十的负9次方,是十亿分之一。简单来说,“纳戈瑞”只相当于“毫希沃特”的百万分之一。因此,大家不要害怕,不要担心。
此外,网上出现有人手持式仪器到海边测辐射的视频。李治国进一步指出,这种检测不能测量水中放射性的含量。这些手持仪器测量的是周围环境的辐射吸收剂量率,测到的辐射主要来自宇宙射线和周围的岩石土壤。要测量水中的放射性,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实验室,进行一系列富集、分离、纯化等处理,再利用精密、专业的分析仪器进行测量分析,往往需要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中国目前已形成了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和重点核设施周边辐射监督性监测网络。“以核设施为中心,围绕着核设施周围5公里、10公里、15公里范围,包括15公里之外的范围,在核设施周围16个方位分布了一百多个监测点位。”李治国介绍道,多年监测结果表明,我国核设施周围辐射环境水平一直保持良好,我们通过《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还有部网站公布有关辐射监测结果,也欢迎大家查询。
(实习生刘宇博对本文亦有贡献)
站长:乡村生活网;联系电话:023-72261733 ;微信/手机:18996816733;邮箱:2386489682@qq.com;
办公地址:涪陵区松翠路23号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