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绿色食品与天然调味料需求的持续增长,青花椒作为一种兼具调味、药用与经济价值的特色作物,在国际市场上的关注度不断上升,尤其在东亚地区得到广泛应用。我国花椒种植历史悠久,产业基础雄厚。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全国花椒种植面积已超过1100万亩,成为多个农业主产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在产业快速扩张的背后,青花椒采后处理技术却仍面临“卡脖子”问题。当前普遍采用的“枝采—烘干—脱粒—筛选”传统流程虽然能完成初步加工,但在高精度分选环节效果有限。由于籽椒、刺、细枝等杂质在外观尺寸上与果皮极为相近,极易混入成品中,严重影响产品的纯度、等级与市场价值。
目前市场上主要依赖人工挑拣和色选设备来剔除杂质,但这两种方式不仅成本高、效率低,已成为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如何攻克这一技术难题,研发出既具高适应性又具智能化水平的分选装备,成为青花椒产业升级的重要课题。
面对这一挑战,湖州学院“椒选新机”团队应运而生。该团队由学生胡戴丽、贺志强、马海芳等人组成,聚焦青花椒智能分选的技术瓶颈,围绕颗粒图像识别、杂质剔除及结构优化设计等关键环节开展攻关,致力于打造一套具备实际应用前景的智能分选系统。
“青花椒的果皮与含籽椒在颜色上极为相似,传统图像识别算法难以准确区分。我们尝试将算法训练与机械结构协同设计相结合,以提高整体识别精度和分选效率。”团队成员介绍,目前项目已完成初步建模与样机测试,后续将基于实际加工环境持续进行功能迭代与性能优化。
业内人士指出,青花椒产业的智能化转型,不仅关系到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更关系到整个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湖州学院“椒选新机”团队的探索实践,既彰显了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精神,也为我国香辛料智能加工装备的研发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若能实现技术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应用,势必将显著提升我国青花椒加工水平,推动现代农业向“高质量”与“智能化”双向跃升。
站长:乡村生活网;联系电话:023-72261733 ;微信/手机:18996816733;邮箱:2386489682@qq.com;
办公地址:涪陵区松翠路23号附12;